臨港曾是上海最窮、最低洼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上海乃至&ldquo中國制造&rdquo的新高地。臨港在8年時間里,56平方公里,引進176個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產業區2011年實現產值456億元,2015年將實現產值1200億元,拉動整個臨港地區產值達5000億元----這組看似醒目的數字,并不足以涵蓋臨港產業區的意義。
為了堅定不移推進轉型發展,上海在&ldquo十二五&rdquo期間全面布局,推出包括臨港地區在內的六大重點開發區域。臨港,正在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產業區。曾經是&ldquo中國制造&rdquo高地、讓全國人民都心儀&ldquo上海貨&rdquo的滬上,正從臨港出發,向著太平洋微笑著遞出一張&ldquo中國制造&rdquo新名片,重塑&ldquo中國制造&rdquo的嶄新形象。
在很多產業,中國制造顯得&ldquo多&rdquo而不&ldquo精&rdquo、&ldquo大&rdquo而不&ldquo強&rdquo、&ldquo廣&rdquo而不&ldquo高&rdquo,甚至成了&ldquo廉價商品&rdquo的代名詞。例如中國是造船大國,卻不是造船強國。像造船的關鍵件,如船用發動機、發動機曲軸等還受制于人,中國造船企業常常出現&ldquo船等機,機等軸&rdquo的情況。臨港讓這一切大有改觀。中船集團和上海電氣先后在臨港生產出世界最大的缸徑980毫米低速大功率柴油機以及與之匹配的980船用曲軸,中國造船企業的談判及定價、交貨期等話語權迅速加重。長800米、高42米,這就是中船三井公司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發動機的生產車間,被稱為亞洲最大的發動機智能生產車間。總裝臺處,一個三層樓高、重1200余噸的龐然大物赫然眼前。&ldquo這還不是我們生產的最大的柴油機。&rdquo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葉強說,這里曾批量生產了15臺功率達6.2萬馬力、980毫米缸徑的國內最大柴油機,填補了我國大型柴油機的空白,扭轉了一直受制于人的局面。
上海電氣船用曲軸有限公司,生產的是低速大功率船用柴油發動機最重要的配件----曲軸。這是國內第一個曲軸生產企業。以前,這種曲軸基本由日、韓兩個造船大國生產。如今,上海電氣船用曲軸公司幾乎能生產所有機型柴油機的曲軸,徹底打破國際壟斷。更可喜的是,由于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曲軸自重由40噸降為25噸,成本及價格大幅降低,性能與質量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臨港產業區參觀,常覺&ldquo看不夠&rdquo、&ldquo長見識&rdquo。臨港已形成&ldquo6 1&rdquo個基地:&ldquo6&rdquo即汽車整車及動力總成零部件、船舶關鍵件、新能源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大型工程機械以及大飛機裝備基地&ldquo1&rdquo則是其他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廠房里,幾乎每一幢都有著一個&ldquo最&rdquo。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尚玉英稱,臨港堅持高端制造、極端制造、自主制造不動搖,要填補我國在事關國計民生與核心利益領域關鍵技術、關鍵裝備上的空白,實現自主創新和技術突破,努力打破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受制于人的局面。
2011年,三一重機挖掘機市場占有率14%,為世界第一位,徹底打破了國外品牌長期占據第一位的局面。另外,正在建設中的三一機密機床項目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單體高端智能機床工廠。&ldquo曾經,我們是模仿者、追趕者,現在,我們已加入世界引領者的行列。&rdquo三一重機一位員工自豪地說。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