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造船完工量已經超過韓國排名全球第一,但中國造船業整體船舶設備國產化配套率仍然很低,在出口船舶上,國內自主品牌的船舶設備更是難見蹤影。
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將近百億美元的船舶設備產品,除了船舶動力設備外,進口金額排名第二的就是通信導航設備。早在多年前,一部分國內船配企業已意識到通信導航設備在未來船舶產業中的重要性,并開始悄悄布局并投入資金研發核心技術設備,這樣的付出似乎已經看到了收獲。
而就在全球船市處于極其困難的現實下,中國造船業正悄悄醞釀著一些變化:在船舶通信導航設備市場,在這個基本由國外品牌壟斷的船舶核心領域,來自中國船企新的產品和企業面孔不斷出現,給中國造船業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成為艱難前行的船市下一個新亮點。
黑匣子成國內企業入市&ldquo突破口&rdquo
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vdr),也稱&ldquo船用黑匣子&rdquo,其主要功能是以安全和可恢復的方式實時記錄并保存船舶航行過程中關于船位變化的物理狀態、對船舶的命令和控制等數據信息,用于保障航行安全和分析航行事故原因。
2000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公約規定全球3000總噸以上的在航國際航行船舶必須安裝vdr,這一公約的制定似乎讓中國船企找到了一條進入船舶通導市場的突破口。在船舶配套市場,船舶通導設備一直是歐美和日本企業的天下,號稱全球第一的韓國造船業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研發出自有品牌的船舶通導設備產品,中國企業更不例外。但是vdr的出現,似乎改變了這一切。由于vdr自身的技術要求相對不高、研發周期和投入都較少,成本又有優勢,在加上越來越多的新船在中國船廠建造,因而給中國船舶設備商提供了進入市場的很好機會。
vdr市場之前由日本無線、古野電氣和德國avecs公司&ldquo三分天下&rdquo,這三家企業也是全球著名的船用通訊導航系統設備生產商。而現在,國內已有包括海蘭信、青島海德威、大連錦達、天津斯萊頓、海華電子在內的眾多企業能夠提供產品質量完全滿足國外船東要求的產品。其中,海蘭信除了自主研發滿足國際標準的vdr產品外,還根據船東的需求將vdr的功能通過船舶遠程監控系統(vessel manage system,簡稱vms)進行了延伸,不僅能夠實現實時的數據采集,也能夠實現船岸信息之間的相互傳遞,是技術差異化創新的代表。
核心產品打破國外壟斷
船舶通信導航設備種類很多,gmdss、gps、ais、操舵儀和羅經、雷達、計程儀和測深儀等,這些都是船舶通導的傳統核心產品,雖然之前也有不少中國企業能夠提供這些產品,但基本上都是在國內航行要求相對不高的中低端產品市場,全球航運的中高端船舶市場一直以來都被歐美和日本企業壟斷,根本找不到中國產品的影子。但是,就在這個似乎不可能有機會的市場上,也逐漸出現中國企業的影子,譬如海華、上海埃威、江蘇新陽升公司的ais;海蘭信和t&t合作的gmdss;南京寧祿公司的測深儀與計程儀;上海航儀廠和海蘭信的操舵儀與羅經系統;上海智森、光寧、海蘭信公司的雷達產品等在市場上日漸嶄露頭角,并逐漸追趕歐美及日本品牌。
在電子海圖及bnwas等新規范產品市場上,國內船配企業也不甘示弱。根據imo日前正式頒布的電子海圖實施強制規定,包括2012年7月1日后新造500噸及以上的客輪、2013年7月1日后新造10000噸及以上貨輪,以及現有的營運貨輪在2016年7月1日前,均應配備一臺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在上述規定實施進入倒計時后,各國海事機構、航運企業紛紛將船舶電子海圖與信息系統的應用擺上了議事日程,并展開一輪由紙質海圖向電子海圖&ldquo轉型升級&rdquo的熱潮。
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ecdis)作為ibs的基礎和電子航海時代的標志,目前國內外已有眾多企業涉足,大連海大、哈工大等院校率先推出ecdis,海蘭信公司電子海圖系統也通過中國船級社ccs認證并在一些遠洋船舶和船員培訓機構開始使用,目前正在進行德國gl認證。而包括青島海德威、海華電子等星在內的一大批國內企業都已在研發ecdis,或許不久的將來,裝有中國企業研制的電子海圖的船舶會越來越多的航行在全球的海洋上。
研發高端設備極為迫切
通信導航是確保船舶安全航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作為傳遞訊息的船舶導航設備,在未來&ldquoe航運&rdquo時代將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而在軍艦、公務船等特殊船舶上,船舶導航設備的使用和維護還有國家安全等有更深層次的要求,因此,能否研制出高質量的國產船舶通導設備本身已經成為一個極為迫切的課題。
不同于其他船舶設備產品,船舶通導設備往往產品體積小、技術含量和品牌認知度高,產品的研發成本高,而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較低,這也是歐美企業始終不愿意把船舶通導設備制造放到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中國企業很難深入了解國外產品的技術內涵,因此中國通導船配企業和國外優企業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國企業在努力提高自身實力迎頭趕上的同時,更希望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用戶的大力支持,也只有當越來越多中國建造的船舶上出現中國品牌的通導設備和各種船舶設備時,中國造船大國才能成為真正的造船強國。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