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中國目前的風電并網裝機規模世界第一,預計今年年底風電并網裝機將超過600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我國第三大電源。&rdquo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11月15日舉行的第五屆北京風能大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消費革命,建設美麗中國,風電在中國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
劉琦同時指出,傳統能源體系、管理體制措施還不能適應風電等新能源發展需要,加快風電發展,必須破除體制障礙。有鑒于此,劉琦建議,要加強電力體系建設,擴大風能資源的范圍,建立更大區域的電力市場,讓風電在更大的電力市場中消納;同時完善政策法規,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促進風電全額保障性收購。&ldquo要優化風電開發布局,堅持風電集中和分散發展并存,優先發展條件好的陸上風電,積極穩妥發展海上風電,保持適度的風電發展規模。&rdquo劉琦表示。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對本報記者表示,根據我國風能資源情況和風電自身特點,分散接入風電在&ldquo十二五&rdquo末期達到風電總裝機30%的比例是比較合理的。這意味著,既定的1億千瓦&ldquo十二五&rdquo規劃風電裝機目標中,應該有3000萬千瓦為分散式接入形式。
近年來全球風電發展迅速,已有70多個國家建有商業運營風電場。2011年底全球風電裝機達到2.38億千瓦,當年新增4000萬千瓦。在歐洲風電占到電力供應的6%,丹麥風電占到本國的28%,西班牙占到16%。歐洲提出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3億千瓦,德國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到電力消費35%,其中50%來自風電。中國風電在經歷了連續數年高速增長后,開始面臨瓶頸,發展速度放緩。&ldquo十二五&rdquo期間,我國風電產業將迎來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與會代表對如何消除風電發展的體制政策障礙建言獻策。
&ldquo很明顯,風電在未來能源結構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就累計市場容量而言,我們預計2013年底亞洲有望超越歐洲,成為裝機容量最大的地區。&rdquo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蘇思樵(steve sawyer)說,&ldquo能源系統改革,不僅僅是電力改革,而是整個能源系統的轉型。這種轉變不僅僅是技術轉變,更重要的是管理機制體制方面的轉變,就此而言,我們需要在現有電網系統方面進行諸多變革。&rdquo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也就風電產業化道路和統籌風電技術、管理、體制等一系列問題提出觀點。他提出要考慮我國不同地區特點設計出高效率高效能機組,并從技術、管理和政策上努力,進一步提高風電的并網率,發展現代化的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
此外,劉琦還提出,要通過創新風電利用方式、促進就地消納和利用、開展風電國際合作、提高風電裝備水平等措施促進我國風電健康發展。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