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才必須在新疆本土培養;本土鑄造加工企業規模小、設備精度差,零部件從內地采購成本高。12月10日,在自治區裝備制造產業座談會上,與會的新疆裝備巨頭們紛紛急盼人才等本土配套產業鏈快步跟上,與企業&ldquo接軌&rdquo。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伴隨著新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熱潮,原有的特變電工、金風科技等裝備制造企業加快發展,上海大眾、三一重工、陜汽集團等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紛紛進軍新疆裝備制造業。2011年,我區裝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68%的增長,發展勢頭迅猛。
未來幾年,我區將打造包括裝備制造業在內的數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這意味著,我區本土高級技工人才及相關產業鏈企業,面臨新一輪發展時機。
據悉,自治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加快配套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及高端人才的引進,為裝備制造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本土技工人才供不應求
新疆職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共計600余名學生,從2006年起,該學院學生就業率就高達95%以上。
&ldquo上周,我們剛剛和上海大眾汽車(新疆)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專為上海大眾組建合作班,定向培養學生。&rdquo昨日,該院院長茍愛梅介紹。
但這一數字,對于急需熟練技術工人的上海大眾來說,遠遠不夠。投資20億元的上海大眾汽車(新疆)有限公司,計劃2013年正式投產。在自治區裝備制造產業座談會上,該公司生產高級經理李勇說,到2015年,該公司需要管理人員、技術工人1200人左右。
&ldquo內地成熟的技術專家從上海總部或其他區域來疆,住宿、機票、生活成本等都很高,所以,上海大眾必須在新疆本土培養技術人才,以形成有效管理。&rdquo李勇說,而這一培養過程,最少也得3至5年。
三一西北重工、陜汽新疆汽車有限公司同樣存在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
&ldquo到2016年,三一西北重工在新疆至少需要5000名藍領技術工人。&rdquo三一西北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說,新疆由于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熟練的產業技術工人緊缺。為此,該公司已與新疆多家職業技術學校進行溝通,增設定向培養班,以解決人才需求。
零部件配套企業面臨機遇
&ldquo我們現在零部件基本在江浙等地采購,這對于企業來說,成本太高。&rdquo陜汽新疆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軒說。
位于頭屯河工業園區的陜汽新疆汽車有限公司是陜汽集團的子公司,在新疆汽車裝備制造產業中,是第一家從事整車生產的企業,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重卡、新能源汽車、專用車等多品種、多系列的產品生產能力,形成了覆蓋疆內各地州的銷售網絡,產品出口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多個國家。
2012年,該公司產銷各類商用車突破4000輛,實現工業總產值10億元,銷售收入9.5億元。
不過,讓陜汽新疆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頭疼的是,由于新疆沒有本土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只能通過集裝箱方式從內地發運,成本高。
作為國內一流的新疆本土風電上市企業金風科技,也面臨這一難題。&ldquo目前本土鑄造及加工企業規模小、設備精度差,技術落后,但金風科技對高品質鑄件需求量很大,僅新疆每年需求就在200至300套約5000噸,基本都是從江浙地區采購。&rdquo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學軍說。
實際上,鄭州煤機、新疆煤機、三一重工、陜汽集團等企業需求的大量鑄件,同樣只能從幾千公里以外運到新疆。參加座談會的企業負責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表示,整合本地資源,引進內地先進零配件加工企業,形成產業鏈,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迫在眉睫。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