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原來有200畝棉田,當時雇20多個人采收,要花上1個半月;現在我們承包3畝棉田,用上采棉機后,只花20天就完成采收。”進入12月,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的棉農肖平江早早地將采摘的長絨棉打包送進加工廠,“機器換人,效率就是高!”
肖平江用上的采棉機,由浙江援疆企業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在省、市援疆指揮部的大力推動下,今年2月,浙江亞特電器集團落戶沙雅縣,投資5億元建設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助推南疆實現棉花種植全產業機械化生產,7月投產以來,年產值達2億元,現在采棉機的生產時間已經排到2019年,訂單量達200多臺,成為南疆重要的裝備制造企業。
新疆棉花總產量連續20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80%以上。而浙江對口支援的阿克蘇地區是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棉花總產量占全國的1/9、新疆的1/3,長絨棉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被譽為“中國長絨棉之鄉”,也是新疆紡織服裝產業“三城七園一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工采摘,1公斤棉花需要的人力成本大約是2元多,而改用機器采摘,1公斤棉花人力成本只有0.7元?!毙陆A棉業棉田負責人蘇萬財今年新買1臺六行采棉機,1145畝棉田機采5天完成,而以往至少需要100名工人工作1個月才能完成采摘。
來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