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際金融危機對船舶行業的影響充分顯現,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下降幅度空前,船舶出口額低于預期,同比下降幅度超過一成。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船舶出口額為388.2億美元,同比下降11.1%,是其30多年來首次下降;船舶進口額為17.8億美元,同比下降1.5%;船舶進出口總額為406億美元,同比下降10.1%。
2012年,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仍是我國船舶出口的主要產品,其出口額合計為275.2億美元,占比達70.9%。其中,散貨船出口額為212.3億美元,占比近五成半。而在出口的散貨船和油船中,小噸位船舶出口額同比下降,大噸位船舶出口額同比增長,且增幅很大。例如,30萬載重噸以上散貨船出口額為11.3億美元,同比增長333.2%;30萬載重噸以上原油船出口額為10.9億美元,同比增長41.8%。從具體船型來看,出口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只有15萬載重噸及以下散貨船;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的有十大類,其中,浮式或半潛式鉆探、生產平臺出口額為25.3億美元,同比增長41.8%,顯示出我國船舶企業在國際海工裝備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同時,我國船舶出口平均價格同比下降27.8%,并呈現出大噸位船舶價格同比上升、中小噸位船舶價格同比下降的變化特點。如,15萬載重噸及以下散貨船出口平均價格同比下降11%,15萬~30萬載重噸散貨船同比下降1.5%,30萬載重噸以上散貨船同比增長30%;15萬載重噸及以下原油船同比下降21%,15萬~30萬載重噸原油船同比增長15%。
我國去年共向178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船舶產品,亞洲是我國船舶出口的最主要市場,占比近六成,而向歐洲出口船舶的金額同比下降近四成。據統計,我國向亞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226.2億美元,占比為58.3%,金額同比增長4.3%;向歐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59.9億美元,占比為15.4%,金額同比下降38.6%。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和日本等市場需求減弱,雖然目前這些地區仍是我國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場,但對其的出口額和增速均呈下降態勢。
去年,我國共有30個省(區、市)出口船舶產品,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的有10個。其中,江蘇省名列第一,出口額為92.3億美元,同比下降12%;浙江省名列第二,出口額為61.5億美元,同比下降6.8%;遼寧省位居第三,出口額為53.5億美元,同比下降1.9%。
在2012年我國進口船舶產品中,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三大類:供拆解的船舶及其他浮動結構體進口額為10.4億美元,同比增長3.3%;未裝有舷外發動機的汽艇進口額為1.8億美元,同比增長86.3%;挖泥船進口額為1.4億美元,同比增長84.8%。我國共從50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船舶產品。亞洲是我國第一大進口貨源地,從該地區進口船舶的金額為10.6億美元,占比達59.5%,金額同比下降10.1%。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