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起,國際海事組織(imo)涉及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與排放、防止船舶垃圾污染、救生設備和裝置、救生艇筏等的多個公約(規則)修正案生效實施。這表明國際海事界不斷提高船舶環保、安全要求,也為我國船舶配套企業與國外同行在同一起跑線上競技,在這些領域實現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而在此前,青島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企業借《國際船舶壓載水和沉積物控制與管理公約》實施之機,成功研發壓載水處理裝置并推向市場的事實表明,國內配套企業完全能夠做到與國外企業同場競技。
國外企業之所以能在配套產品研發上領先一步,是因為他們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以及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面對海事新規的實施,目前我國一些船配企業已經展開積極的行動,比如,南京中船綠洲機器有限公司正緊密跟蹤海事新規及國內外競爭對手動態,充分發揮其在船舶垃圾處理裝置領域的領先專業優勢,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實現了產品升級與海事新規實施的同步。不過,總體來看,我國船配企業在應對國際海事新規過程中,還存在被動跟隨、缺乏有效戰術、品牌建設不力、服務網絡不完善等問題,企業必須從這些方面進行改進,把海事新規實施的壓力轉化為高起點研發新產品的動力和契機。
有鑒于此,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我國船配企業首先要做到理念先行,改變跟風式的被動開發經營理念,搶先起跑,密切跟蹤并參與有關海事新規的醞釀、制定過程,仔細分析其所涉及的有關技術指標、參數,對新規的每一個細節要了然于胸,同時了解國內外同行的動態,做到知己知彼;而且,要通過與科研院所、高校等開展產學研合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前瞻性研發,從而占據研發先機。
戰略目標確定之后,正確的戰術至為關鍵。事實表明,要研發出符合海事新規的設備在許多情況下是將已有主流技術進行系統集成,通過設計創新、工藝創新和反復對比試驗,找到產品的先進性、穩定性、經濟性和實用性的最佳平衡點。因此,國內船配企業在研發新產品過程中,應通過仔細研讀規則,認真理清脈絡,找出新規中的關鍵所在,并有針對性地運用先進技術實現最佳系統設計,快速推出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
同時,通過世界頂尖權威機構檢測試驗并獲得其認證,是新產品迅速打開國際市場銷路的捷徑。我國研制的配套產品少有世界品牌是不爭的事實,即使國內配套企業根據海事新規研制出先進的配套產品,如果沒有成熟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不高,也很難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而通過世界頂尖權威機構的檢測、認證,我國船配企業能向全球業界證明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獲得走向國際市場的敲門磚,進而更好地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此外,在新產品定型并推向市場后,完善的全球售后服務網絡的作用就愈顯重要,成為企業持續走向世界、贏得市場的一大保障。為此,我國船配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以區域化或集約化企業群為基礎組建服務網絡、利用其他企業已形成的服務網絡、以核心半成品為基本單元建設網絡化的成組配套等多種形式,打造自己的全球服務網絡,以解用戶的后顧之憂,為迎來回頭客、延伸業務鏈條夯實基礎。
我們相信,只要我國船配企業高度重視對國際海事標準、公約、規范的研究,同時加強技術創新,采取有效的戰略、戰術,就能在相關領域趕上國外先進水平,并以點帶面,逐步做大做強船配業,進而為我國造船業的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