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煤油燈到電氣化
1980年,電力工人完全靠人拉肩扛立電桿。宋國偉
定西市安定區(qū)李家堡鎮(zhèn)坐落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窯坡村。2016年,這里實現(xiàn)了動力電全覆蓋,村民們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家家戶戶都添置了冰箱、電視機、空調等家用電器,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還搞起了養(yǎng)殖業(yè)、加工業(yè)。而這以前,窯坡村村民的日子過得很苦,甚至要為吃飯發(fā)愁。
20世紀80年代,村民們仍用煤油燈照明,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村子里家家戶戶就點亮了煤油燈,燈芯隨著風兒的吹動,一亮一滅,一滅一亮,猶如夜空中的螢火蟲閃閃爍爍,孩子們在油燈下讀書學習到深夜,臉上也難免會不小心抹上煤油“胭脂”。
20世紀80年代末,與窯坡村一山之隔的李家堡鎮(zhèn)南灣村拉上電時,窯坡村村民代表還專門到南灣村看了一趟,羨慕極了。
直至1991年,窯坡村村民的用電夢終于成真。電力施工人員將一根根電桿豎在村莊里、田野間,拉起了電線,家家戶戶裝上了電燈,村民們的日子有了奔頭。有的老人瞇著眼睛,看著電燈,感嘆地說:“我還以為我這一輩子都見不著電燈了呢!有生之年還能用上電,真是太好了。”
雖然通上了電,但是電力設施相對落后,時間一長大多導線都裸露在外,一旦刮風下雨,線路就很容易跳閘,村民們的用電安全和可靠性難以保障。
新世紀,新時代,新變化。一切,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窯坡村,也變了!
2015年6月,甘肅省動力電覆蓋工程在定西安定區(qū)正式啟動。經(jīng)過一年多的施工建設,2016年6月30日,甘肅提前半年實現(xiàn)了動力電全覆蓋,農(nóng)村用電真正步入了“動力時代”。
2016年以前,村民李兵一直在外地打工,收入微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村子里通上動力電以后,他回到家鄉(xiāng),辦起了養(yǎng)殖場合作社,一年純利潤20萬元。
“以前,小型鍘草機鍘一天草,才能夠三四十頭牛吃三四天時間,還談啥帶動村民發(fā)展?”李兵說:“現(xiàn)在動力電帶動大型鍘草機,一小時鍘的草,足夠上百頭牛吃一個月,而且大鍘草機鍘的草,是碎渣渣,牛全能吃完。”飼料問題解決了,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窯坡村貧困戶實行“送母還犢”的辦法,帶動村里貧困戶發(fā)家致富。
據(jù)介紹,窯坡村住戶243戶,通了動力電以后,搞家庭養(yǎng)殖的就有82戶,村辦的養(yǎng)殖、飼料加工、材料加工等合作社就有3個,村里家家戶戶建起了大房子。
動力電也照亮了村民魏彥軍的致富路。90后青年魏彥軍是窯坡村人,2011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在定西市區(qū)從事廣告平面設計工作。四年后,他卻突然回到了家鄉(xiāng)窯坡村,建起了一家占地平方米的裝飾材料加工廠……
來源:中國甘肅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