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7年,京東與順豐的關系可以稱之為甜蜜,5月份,京東與順豐旗下豐巢自提柜開啟全方位合作;6月1日,因“物流數據接口”問題,順豐和菜鳥陷入糾紛的漩渦當中,最后國家郵政局不得不出面調停,事情才得以圓滿,劉強東直言“我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力挺順豐。六月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劉強東稱“未來快遞就兩家,京東和順豐!”
京東和順豐,這兩個物流界的領頭羊,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物流無人機領域,并在國內率先進行試點和商業化運營。不管關系多么密切,業務上的針鋒相對,雙方的競爭關系也不得不直面。
就無人機領域,雙方誰又是最后的贏家,誰又會業務上大豐收呢?
順豐無人機
順豐希望借助無人機,形成“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的航空戰略。即通過無人機實現航空物流網絡干支線對接,完成對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空網覆蓋,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也就是說,無人機主要是與其特定的行業解決方案相配合,提高綜合物流效率。
順豐為實現其航空戰略,在2013年就開始了相關運營工作,2015年,順豐聯合其他公司組建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負責貨運無人機系統設計和研發,開始無人機領域的正式探索。
2017年7月,順豐集團正式宣布順豐大型物流無人機總部基地項目落戶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標志著全國首個將大型無人機運用于支線物流運輸的項目正式落地。
順豐無人機項目總投資7.4億元。第一階段:主要開展大型物流無人機的相關試驗工作,通過建立安全、經濟、可靠的運行程序獲得相關部門的許可。第二階段:將完成四川省區域內的無人機運行網絡和基地建設。2020年起,開始向全國復制推廣,屆時實現無人機支線網絡對接順豐的全國航空網絡,將推動區域內貨運航空網絡的全覆蓋,實現區域內貨物運輸全國次日達。
2018年3月,順豐榮獲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可合法開展商業化運營。
在9月17日拉開大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順豐無人機產品manta ray固定翼垂直起降無人機真機首次亮相。manta ray翼展3.5米,機身長2米,高0.8米,最大載重10公斤,飛行120公里,屬于中長段距離飛行的無人機。在飛行速度上,manta ray續航時間可達90分鐘,最大飛行速度可達30米每秒。在運輸飛行中,它巧妙的將貨物“收入腹中”,極大地減少飛行阻力。
京東無人機
京東于2015年啟動無人機項目,目的在于搭建由干線、支線、末端組成的三級“無人機+通航”物流體系。京東三級智能物流體系可以解釋為:干線物流,主要負責跨省跨區域的大宗貨物快捷運輸與調配,緩解倉儲壓力;支線物流,主要負責省內及近距離城市之間的小批量貨物流轉,實現物資高效運轉;末端物流則可以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
在今年618當天,京東自主研發的第一架重型無人機—京東“京鴻”大型貨運無人機在西安正式下線,標志著京東打造的“干線-支線-末端”三級無人機智慧物流體系在支線級布局進入落地階段。
京東“京鴻”大型貨運無人機,翼展10.12m,全機長7.01m,機高2.635m,滿載航程1000km,巡航速度200km/h。
京東無人機2017年就在全球首次開始了常態化的末端無人機配送服務。并于2017年8月,得到了陜西省頒發的覆蓋陜西省全境的無人機空域書面批文,這是國內第一張覆蓋全省范圍的無人機空域批文。
2018年618期間,京東末端無人機將常態化運營覆蓋范圍擴展到陜西、江蘇、海南、廣東、青海五省,運營模式和場景開拓已日趨成熟和穩定。
目前,京東生鮮首試無人機送蟹,北上廣最快4小時送達。京東生鮮聯手京東物流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均建立了大閘蟹協同倉,根據大數據分析預測銷售,提前將陽澄湖大閘蟹從產地運送至各協同倉。消費者下單后,從適宜的協同倉發貨,大大縮短了美味到達的時間。
小編進行總結,不管是大型無人機還是小型的無人機,重要的還是在人的控制,也就是說快遞這個市場是人在控制 而不是無人機,主要看順豐和京東的掌舵人是否能夠占據有利的市場,而不是在競爭的市場中被對手淘汰。無人機只是替代勞動力的一種機器,并不是取勝市場的關鍵,關鍵點還是領頭人。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