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記者|杜壯
“人工智能是供給側改革的創新引擎。”日前,在“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f2科學峰會”期間,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說:“科大訊飛要獲得下一步騰飛很重要的點,就是在技術‘頂天’的同時,實現應用的‘立地’,換句話說,就是讓人工智能的技術全面和應用結合起來?!?/p>
人工智能可賦能各個行業
語音輸入速度1分鐘400字,支持方言種類24種,總用戶數超過6億,語音準確識別率突破98%……這是訊飛輸入法的一組數據,而這組數據的背后,是大數據的不斷完善和積累。
杜蘭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這項技術的應用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訊飛輸入法最初的模型是在實驗室的“理想”環境下研發的,因此測試識別率高達90%以上,但當把模型搬到實際場景應用中時,使用者的方言、口音、周邊噪音等都成為干擾因素,語音識別準確率從實驗室的90%銳減到60%。但是,隨著用戶數量從數十萬到數百萬,再到數千萬,系統的自進化漣漪效應開始發揮威力并不斷擴大。隨著后臺數據的積累,以及處理這些實際數據的算法持續突破,語音識別準確率不斷提升,而這又會反過來吸引更多用戶使用,從而持續積累數據,形成一個正向的迭代循環。杜蘭介紹,2014年,訊飛輸入法用戶已達1億,語音識別準確率突破了95%。
語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會因為場景、環境而變。比如用大數據進行翻譯,數據量越大,長尾現象就會越嚴重,像一些新的詞匯、并不常見的人名或地名等,會存在一定翻譯困難。
“實現技術的突破,需要用登山的方式持續朝著一個方向去進攻?!痹诙盘m看來,實現對語音語義的理解,取決于行業大數據的積累。與此同時,科大訊飛自身核心算法的不斷突破,也使輸出準確率更加精準。
語音識別只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部分。如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零售、農業、物流、教育、金融等其他領域的發展模式,重構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環節。idc的數據顯示,未來5年內人工智能技術將應用到多個行業并極大提高其行業運轉效率,具體提升效率為教育行業82%、零售業71%、制造業64%、金融業58%。
面對量大面廣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杜蘭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坦言,在外界看來,科大訊飛從1999年成立以來,如今已是中國人工智能的領軍企業,但在實現人工智能領域相關應用突破的過程中,科大訊飛卻經歷過痛苦的摸索期。用杜蘭的話來說,這個過程是“十年坐冷板凳”,熬過這個階段需要懷著一顆熱愛的心去堅守,并需要不斷地突破自我。
“人工智能確實能賦能各個行業,幫助60分的醫生去做80分的事情,減少90分的醫生從事的一些簡單重復的勞動。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能帶來產業鏈的升級。”杜蘭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我們希望能把技術的可實現性和用戶的體驗性做到最好。”
中美是全球人工智能的引領力量
2013年以來,美、德、英、法、日、中等國都紛紛出臺了人工智能戰略和政策。各國人工智能戰略各有側重,美國重視人工智能對經濟發展、科技領先及國家安全的影響;歐洲關注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隱私、尊嚴等方面的倫理風險;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進其超智能社會的建設;而中國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實現人工智能領域的產業化,助力中國的制造強國戰略。
如今,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的產業鏈條正在形成,產業集群初步顯現,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創新企業加速成長。
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公示了2018年“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共有科大訊飛高靈敏度語音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等56個項目入圍。同在去年底,國家科技部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四大開放創新平臺,其中也包括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平臺,其與bat三家并列。
就在本月,工信部啟動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確定了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神經網絡芯片、開源開放平臺、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等17個揭榜方向,每個揭榜方向涉及多個細分領域。
“目前國際競爭中,各個國家的優勢不同。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和美國是全球的引領力量?!倍盘m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中國有非常好的人工智能應用基礎。人口眾多,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我國一旦形成從基礎研發到應用研發,再到整個產業鏈的布局,人工智能的帶動效應將非常可觀。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預計今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速將達到75%。
給人工智能一定的成長空間
關于人工智能的概念,現代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者約翰·麥卡錫認為,機器不一定需要像人一樣思考才能獲得智能,而重點應該是讓機器能夠解決人腦所能解決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優勢領域主要體現在應用方面,而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領域,如硬件和算法,力量依然十分薄弱,這使得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不夠牢固。
杜蘭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科大訊飛1999年成立,5年后才實現盈虧平衡。在杜蘭看來,“科大訊飛要獲得下一步騰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舉公司之力聚焦做一些事情,讓人工智能的技術全面和應用結合起來?!?/p>
具體而言,杜蘭認為,人工智能應用需要在三個核心要素上取得突破:一是核心算法,能力上要不斷突破。二是行業大數據,要積累得夠深,包括教育、醫療等,行業數據要足夠多。三是行業專家的出現,人工智能的特點是聚集最優秀人類的能力,人工智能之所以能超越90%的普通人,是需要找到行業最優秀的專家,給這些行業大數據定標,然后讓機器不斷去學習。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