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蔗”在全國蔗糖生產中的分量不容小覷。然而在甘蔗生產中,一邊是日益提升的對勞動力需求量和勞動強度的要求,一邊則是全省蔗區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滯后。制約瓶頸如何破解?
觀點
目前云南省甘蔗生產還主要依靠人工作業,落后的生產方式制約著甘蔗生產的發展和甘蔗糖業成本的降低,但通過大力發展甘蔗生產機械技術,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優質生態甘蔗的夢想并不遙遠。
實現“零的突破”
西雙版納勐海縣勐遮鎮景真村委會曼弄甘蔗種植基地里,一臺變形金剛似的大型甘蔗收割機,張開螺旋大剪,把一排排甘蔗剪斷,再經自身裝置將甘蔗切成短節,通過輸送管將甘蔗送入并排同行的卡車,隨即直接運往糖廠,不到半小時就割運完2畝左右的甘蔗地。“這臺收割機每小時可砍收甘蔗60噸,相當于10個人一天的工作量,砍收成本降低40%以上。”勐海田園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巖炳介紹。
在用工量較大的甘蔗生產中,機械化如何發力?云南省近年來作了不少有益探索和技術積累。在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農業行業科研專項等支撐下,云南省從甘蔗作業機械引進篩選、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農機農藝融合等方面全面推進甘蔗機械化技術,成功實現甘蔗機械化種植和收獲的“零的突破”。
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在開遠建立了云南省首個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實現了甘蔗生產全過程機械化,2012年被農業部列為甘蔗農機農藝示范區;從廣西、北京、山東等地引進先進農機具試驗示范,甘蔗所成功篩選出符合云南省實際的3zp-0.8型甘蔗中耕培土機、2czx-2型甘蔗種植機、4gz-56型切斷式甘蔗收割機等農機具;自2009年以來,甘蔗所通過衛星遙感對全省甘蔗主產區耕地進行調查,掌握了云南蔗區耕地的地形狀況,對指導全省機械化的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由該所牽頭制定的云南省地方標準《云南省甘蔗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于2011年12月1日頒布實施,對甘蔗生產6個主要環節的機械化作業技術要求進行了規范,對指導全省甘蔗機械化技術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初嘗便捷和實惠,云南蔗區機械化發展迅速。與人工作業相比,機械化種植每畝可節約種植成本150元。在2011—2012榨季,云南省實現甘蔗機械化種植2萬余畝,機械化收獲2000余畝,甘蔗機械化中耕培土在50萬畝以上,全省全程機械化技術節約成本超過5000萬元。
制約蔗業的首要因素
作為享譽全國的“云字號”優質農產品,“云蔗”在全國蔗糖生產中的分量不可謂不重。云南年植蔗面積達450余萬畝,年蔗糖產量突破230萬噸,工農業產值突破200億元,甘蔗和食糖產量均居全國第二。在云南,甘蔗糖業已成為云南省經濟發展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全省25個邊境縣中就有16個以蔗糖產業為經濟支撐。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云南省旱地甘蔗占全省甘蔗種植面積的80%以上,大部分甘蔗生長在旱坡地及荒地上,土壤貧瘠,雨量不均,農田基礎設施薄弱,灌溉條件差,生產用工量日益加大。
“用工難、用工貴、機械化程度低是當前影響和制約云南省甘蔗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省農科院甘蔗所副所長郭家文副研究員分析認為。
甘蔗生產用工量多、勞動強度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近年來,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云南蔗區勞動力普遍短缺,甘蔗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目前云南省蔗區砍蔗成本已從幾年前的每噸40元提高至目前的每噸80~100多元,云南年甘蔗產量2000多萬噸,僅砍工一項全省每年將花費1.6億多元(按80元/噸計算)。并且,由于甘蔗特別是山地甘蔗收獲勞動量大、環境惡劣,砍蔗工人越來越短缺,而云南省甘蔗收獲機械化又面臨著農戶經營規模、現有栽培技術與大型收獲機械不適應,自主研發的甘蔗收獲機械不成熟等諸多問題。
如何打破制約瓶頸?云南省甘蔗科技人員普遍認為,因地制宜發展山地小規模主要環節機械化生產技術和關鍵裝備,依靠科技之力節本增效,是山地甘蔗占大頭的“云蔗”騰飛的必由之路。
全程機械化是必由路
2010年以來,云南省累計推廣機械化耕整地和機械化中耕管理300萬畝、機械化種植10萬畝、機械化收獲1萬畝,節本增效達5億元以上。目前,全省甘蔗機械化耕整地和中耕培土80余萬畝、機種6萬余畝、機械化收獲1萬畝以上。
甘蔗機械化方興未艾,甜蜜事業活力無限。云南省多位甘蔗科技專家分析,雖然目前云南省甘蔗生產機械化還處于發展初期,甘蔗生產還主要依靠人工作業,落后的生產方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甘蔗生產的發展和甘蔗糖業成本的降低,但通過大力發展甘蔗生產機械技術,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優質生態甘蔗的夢想并不遙遠。
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張躍彬研究員建議,鑒于云南甘蔗糖業生產實際,應加大扶持,把甘蔗機械化生產列為甘蔗產業節本增效的重要科技措施加以推廣。在目前已成熟的甘蔗整地、開溝、培土施肥、植保的基礎上,突破甘蔗收獲機械關,力爭在全省50%的蔗區耕地上實現甘蔗生產機械化或半機械化。首先,要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推廣甘蔗機械化作業。如0°~6°坡度的甘蔗耕地在提高甘蔗連片種植和規范化種植程度的基礎上,可考慮發展中大型甘蔗機械;6°~15°坡度的甘蔗耕地占云南蔗區甘蔗總面積32.1%,該坡度甘蔗耕地結合坡改梯工程,可重點發展小型甘蔗全程機械。其次,應分門別類建立甘蔗機械化作業試驗示范基地。例如,云南蔗區隴川農場、黎明農場等甘蔗規模種植和經營的農墾系統,適宜發展甘蔗大型機械,甘蔗機械化可采取“自營+服務”的模式;對甘蔗耕地坡度較小的德宏英茂糖業公司所屬盈江縣、隴川縣、瑞麗市蔗區,依托糖業公司成立甘蔗農機服務公司,對蔗農實施有償甘蔗服務;通過不同類型甘蔗機械合理配置和經營,提高甘蔗機械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云南省將試點建立萬畝級規模化甘蔗糖料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圍繞甘蔗整地、播種、中耕施肥、收獲等主要環節,實現萬畝為單位的全程機械化作業,輻射帶動云南乃至全國現代甘蔗糖業發展。(完)(記者 陳云芬)
來源: 云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