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為了農業增產增收,我國開始應用并推廣使用國外引進的塑料農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我國地膜栽培經歷了一個從半膜覆蓋到全膜覆蓋的變化,尤其是在廣大的旱作農業區,全膜覆蓋的農業技術近年來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塑料農膜的推廣為農業帶來了增收,尤其對于旱作區來說效果顯著。
然而,它卻帶來了新的問題&mdash&mdash農膜污染。大量廢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破壞土壤的通透性,惡化土壤結構,從而造成農作物減產,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如下圖所示:
&ldquo現在大家都用這種超薄膜,玉米一長出來,膜就爛掉了,沒人來回收,不賺錢,也劃不來。地里殘膜多了,我們自己就用耙子攏到一塊放 火燒掉!&rdquo農戶說到。今年自己種了兩畝玉米,都鋪了地膜。不用地膜,一畝玉米畝產只有600多斤,鋪了地膜,畝產接近900斤,一畝地用地膜花不了多少 錢。眼下的玉米長勢正旺,滿眼綠油油一片,但附著在地里殘破的地膜卻讓人感到一種隱憂。
相對于傳統的栽培方式,地膜栽培具有顯著的增溫保墑、抗旱節水、增產增收的作用。對于廣大缺水干旱地區而言,地膜栽培技術無疑為農民的增產增收帶來了福音。但隨著大量廢棄的地膜難以回收利用造成的污染問題,&ldquo白色污染&rdquo這個現象逐漸為人們所意識到。
來源:慧聰塑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