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五屆五次理事會暨協會成立三十周年慶典在北京舉行。中國五金制品行業的300余名知名企業家、精英、大咖們從全國匯聚到位于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共慶這個屬于五金行業的大日子。
據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一屆理事會報告顯示,1988年,輕工系統內的生產企業7家,職工110萬人,年總產值120億元,出口創匯6億美元。五金制品產品量大、品種繁雜,集體所有制中、小型企業多,分布面廣、基礎差、技術力量薄弱。而30年后的今天,五金實力大幅增強,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年,中國五金制品行業銷售額約1.5萬億元人民幣,全行業進出口額1,280.20億美元,產品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已達5萬多家。
當天下午除了協會理事會2018年度工作總結和2019年度工作思路報告等諸項重要議程之外,慶典活動還表彰了一系列為行業做出貢獻的人物和企業,獎項包括“全國五金制品行業終身成就獎”“全國五金制品行業優秀企業家”“全國五金制品行業優秀企業”“全國五金制品行業協會工作突出貢獻者”等4項,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獲“全國五金制品行業優秀企業”榮譽稱號,九牧廚衛董事長林孝發還獲得“全國五金制品行業優秀企業家”榮譽稱號。
17日,磁灶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啟動儀式在晉江市磁灶鎮人民政府大院內召開。毋庸置疑,這是晉江實體產業的超級盛會。
據悉,磁灶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是國內首個鎮級產業創新中心,該平臺鏈接磁灶鎮政府、商協會和投石智庫三方力量,從磁灶產業的根本需求出發進行針對性設計的,希望幫助大泉州地區產業集群完善產業價值鏈、打造人才社群、助推科技創新,并實現磁灶產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平臺設置了“一個平臺和四個中心”,搭建國際產業信息交易平臺,為的是即時發布全球最新產業資訊、前沿科技動態、產業調研報告和產業發展趨勢報告,促使磁灶鎮產業信息互聯互通。
四個中心中,產業創新人才中心的建設,將圍繞“盤活存量,創造增量”展開,一方面構建磁灶產業人才培養學院,盤活存量人才;另一方面柔性引進產業創新人才,努力創造增量人才;產業創新技術中心則以全球視野來集聚創新資源,加快構建全球技術成果轉化的樞紐,幫助磁灶產業由落后型產業結構向新興產業結構轉型。
而產業創新企業服務中心將通過政、產、學、研、用多主體、多要素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為企業創新、成長、壯大提供宏觀經濟分析、產業方向指導、政府政策解答、企業管理建議。最后,打造產業創新成果中心,旨在從國內外產業發展和政策上幫助企業把技術落到實處,從技術上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從生產上幫助企業實現量產生產,從產業上提高產業競爭力,營造產業創新的生態環境。
啟動儀式上,晉江市政府副市長王文暉指出,磁灶鎮政府此前已聯合產業界、企業家們,圍繞陶瓷這一主導優勢產業的轉型發展,開展了一系列系統工作。一方面,以大講堂為平臺,開展專場講座,提升行業發展水平,以此強化人才支撐;另一方面,磁灶鎮政府也牽頭打造產業升級工程的“啟航計劃”。通過“啟航計劃”,磁灶多產業聯動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創新跨越發展,將磁灶鎮多產業聯動發展推向新的臺階。
磁灶鎮擁有上千年的制陶歷史,制陶在當前依然是其支柱產業,而物流、母嬰等新興產業亦逐漸嶄露頭角。因此,在經過對磁灶產業的深度調研之后,投石智庫建議在磁灶構建以陶瓷產業為主,多產業協同聯動的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旨在通過這個平臺,讓高層次人才真正落到基層,下沉到一線產業當中,為民營企業注入創新動力。
作為平臺的運營方,投石智庫圍繞“一個平臺,四個中心”,在平臺啟動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投石智庫ceo徐凱祥透露,除引進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認證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到磁灶進行深度產業調研,搭建區域產業云圖外,平臺還在福建省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支持下,推動“知創福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在磁灶開設工作站,為基層創新成果保駕護航。
來源: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