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調查總隊農業遙感技術的新征程
□ 吳玲 胡叢 李欣/文
秋意正濃,天高云淡,伴隨著螺旋槳的轟鳴,無人機騰空而起……國家統計局惠州調查隊無人機飛行員小胡緊盯著pda屏幕,監控無人機的飛行狀態,此時無人機正在惠州市博羅縣某畜牧公司的生豬場區上空150米的高度執行任務。用無人機記錄下畜牧養殖情況,是今年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農業遙感技術的一次全新嘗試。
從三農普開始,無人機遙感測量已經成功運用到廣東農作物面積和產量調查工作。根據廣東調查總隊的統籌安排,從今年起,廣東畜禽規模養殖調查也逐步插上“翱翔之翼”。
10月下旬,廣東總隊根據畜禽規模養殖戶遙感技術應用試點工作進度,在惠州博羅、湛江廉江、清遠英德等地調查隊積極開展無人機航拍,補充畜禽養殖場遙感影像,穩步推進畜牧規模養殖戶遙感試點。廣東總隊對這次試點工作充滿期待,旨在利用遙感技術監測生豬產業,獲取規模生豬養殖場的空間地理位置和養殖量數據,找到符合廣東實情的畜禽規模養殖戶遙感識別和數據核實模式,以提高畜禽調查方法的科學性,提高數據質量的準確性。
惠州隊無人機試點的生豬規模養殖企業分布在博羅縣3個鄉鎮,且相距甚遠。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試點航拍工作,惠州隊在前期準備過程中制定了合理的線路,根據生豬養殖企業不同的地理位置規劃好每個航拍點的次序,提升了航拍效率,在一天半時間內順利完成了6次航拍任務。
航拍飛行當天,一支由惠州農業調查業務骨干、無人機駕駛員等專業人員組成的隊伍早早驅車到達生豬養殖企業,與生豬養殖企業負責人接洽,了解企業生產區域大致情況,為無人機起飛選點。據飛行員小胡介紹,選點是無人機工作極為重要的一步,選點準確才能保障無人機起降安全,還能確保無人機的航程覆蓋到航拍區域。
盡管前期做了精心的準備,但在實際航拍中,惠州隊還是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問題。在飛行范圍上,他們就遇到了一個“難關”。由于生豬規模養殖企業一般都坐落在偏僻的郊野鄉村甚至是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飛控軟件因為網絡信號差,無法顯示衛星圖片,從而無法準確選定飛行航拍區域。航拍隊伍一行人積極謀劃,運用手機電子地圖,結合現場咨詢生豬養殖企業工作人員,在電子地圖上確定養殖場所的邊界,然后使用電子地圖的測距功能,來確定整個養殖場所的長和寬,最終為飛行確定好范圍。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