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基礎,一直以來占據全球半導體產品超過80%的銷售額,被譽為“工業糧食”。涉及計算機、家用電器、數碼電子、自動化、電氣、通信、交通、醫療、航空航天等領域,在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中都有使用。對于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集成電路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只有在集成電路的支持下,這些應用才可能得以實現。所以,集成電路產業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關鍵性和戰略性的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的強弱是國家綜合實力強大與否的重要標志。
集成電路銷售額占半導體銷售額的80%以上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該何去何從?在11月16日舉行的第二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多方行業專家、產業精英來到ic park,圍繞“興人才,芯未來”這一主題,就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趨勢、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產業趨勢與投資等內容,深入探討,共謀發展。
如今中國ic發展現狀可以說是起起伏伏,跌宕不已;對此,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總結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沒有那么差,不是一無所有;第二,真要把它做起來,也不那么容易,不是兩三年的工夫。第三,如果我們一直堅持做下去,再做過一二十年,一定能做起來?!彼麖娬{企業的創新主體沒有建立起來,我們的創新研究成果無法得到切實的應用,這對整個行業是一個大問題。
打地基才是關鍵
從一個生產要素角度來看,半導體行業好比是一棵樹,制造能力是它的樹干,材料是它的根基。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夯實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接觸碩果累累的果子(產品)。我們憑什么能夠讓我國2億美元集成電路產品進口數額如果能下降?就得靠產品。那么在制定自身發展戰略思考的時候,就不能機械地為解決問題而動作,相關企業需要未雨綢繆。
如今我們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產品模式單一化:全球的半導體產品只有20%是由企業生產的,面對這一窘境,這就需要我們基于產品和用戶去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其次要努力加強制造業,去研發更多的產品加強差異化競爭,還要做到上下游協同發展,完善產業整體布局。
人才發展是ic進步的重要基石——清華大學微電子所 吳華強
集成電路是先導型產業,是國家工業的糧食,但是我們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據吳華強介紹,到2020年,集成電路需求可達72萬人,但是在2017年才有40萬人,缺口達30多萬人。目前我國每年與集成電路相關的各個學科的專業畢業生僅為兩萬人左右,這與市場的需求量極不匹配。高端人才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設備、材料多個環節的缺乏,造成國內企業對人才惡意競爭現象普遍存在。
如果新鮮血液無法得到補充,那整個機體都會失靈??梢赃@么說,集成電路人才的數量決定了集成電路產業的規模,人才的質量決定了產業的發展質量,集成電路人才的高度決定了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的地位,集成電路人才強則集成電路產業才強。美國西方發達國家就是培養了優質的人才,才能打造出強大的集成電路產業。如今,現在的技術發展將要邁向后摩爾時代,技術路線不像以前那么明晰,很多顛覆性發展正在涌動。我們一定要抓住新的機遇,實現技術的重大原創性成果突破,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只有培養出更多年輕優秀人才,才能實現更多的創新。
新形態下中國ic產業發展機遇——紫光展銳市場副總裁 周晨
周晨副總裁指出了哪些是我們所面臨的正面戰場?在這個存量暴增的領域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的就是連接,隨著連接基數的遞增,催生了新的技術—5g、ai、cpu以及soc,這些重要的領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
糧食和發動機要兩頭抓
周晨將soc、通信領域比作ic領域的發動機,將傳感器、存儲比作糧食,不難發現,盡管soc在不斷地提升它集成度,但是我們發現,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不得不在外面放更多的東西,這就是soc的拉動效應。因此,這兩極決定了ic產業的進程。此外,四大消費類產品是電子行業的基石,它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芯片,它帶動的是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的基礎,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周晨總結到盡管半導體行業對我們來說是一座大山,但它的后面還有一座接一座的山。我們如果面對山都去找一條捷徑,那我們有可能是找不到的,除非我們正視這件事情,只要我們在正面戰場上有足夠的信心,有足夠的動力去這件事情,下決心取得突破,才會獲得真正的勝利。
隨后,新思科技ip產品營銷總監michael posner和格芯電子全球副總裁mark granger對半導體的差異化發展趨勢進行了大膽的暢想。
michael講到未來10年,人工智能將取得長足的進步,現在ai進一步應用到數據當中,已經進入到了移動設備端,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加速整個算法;此外,自動駕駛將是另一大塊蛋糕,視覺化領域讓我們看到自動駕駛已不是那么虛幻,5g的到來也會進一步使用ai來構建它的框架,所以新興技術趨勢會進一步驅動產業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終有一天會在道路上實現。
e小結
來源:eeworld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