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慈溪素有中國“楊梅之鄉”、“黃花梨之鄉”之稱,是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市)、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綜合強縣(市)、省蔬菜產業強縣(市)、省果品產業強縣(市),農產品出口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全市已形成創匯蔬菜、名優水果、特色水產、食草畜禽和花卉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農業特色十分明顯,農業現代化水平持續發展。
6月28日,寧波市農機局組織專家組對慈溪市農機局承擔的《農業部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水稻)》進行了驗收。
慈溪市農機局副局長蔡建峰介紹了項目實施情況,驗收組認真審閱了有關資料,對項目實施整體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該項目驗收材料齊全詳實,資金使用規范合理,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為寧波市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起到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該項目經過兩年實施,通過一系列技術指導和政策引導,建立了10個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示范點,完成水稻機插面積8610畝,示范輻射效應明顯,促進了慈溪市水稻育插秧技術的快速推廣。2010年,慈溪市插秧機保有量僅86臺,水稻機插面積為20090畝。至2012年,慈溪市插秧機數量已增加到178臺,翻了近1倍,機插面積達到41459畝,比項目實施前增加2.14萬畝,提高了106%。慈溪市水稻機插率達到近50%,糧食功能區機插率達到82%。通過項目實施,水稻機插觀念已深入人心。下步慈溪市農機局將在繼續做好機插推廣技術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新技術、新機制的研究,使水稻機插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一直是制約水稻生產機械化的薄弱環節,而近年來,各個稻區的機插面積持續增長,全國水稻機插水平呈現出競相發展、逐漸加速的態勢,這主要得益于水稻育插秧示范點建設,進一步熟化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發揮了較好的核心示范作用。
(來源:寧波市農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