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了解,目前,岐山縣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12個、從業人員264人、機具445臺、固定資產1246萬元。在今年的三夏生產中,這12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充分克服小麥熟期集中,農民搶收的急切心情,加大機收組織力度,搶晴收獲,實施耕、種、收一條龍服務,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近幾年,岐山縣農機推廣站把農機合作社建設作為農機工作重點來抓,出臺多種措施,促進了農機合作社蓬勃健康發展。在農機合作社建設過程中摸索出了四種農機作業服務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土地規模化經營,實現了農民、合作社共贏局面。
一是&ldquo土地入股&rdquo型。以農作物種植為主,既想省心又想獲得較好收益的農民帶地折股入社,作為股東參與農機合作社收益分配。土地規模化經營后,合作社根據生產要求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新工藝、新技術,生產實現高度機械化,經營效益大大提高,為合作社帶來良好收益。
二是&ldquo全托&rdquo型。主要是常年外出打工或無勞動能力的農戶、商業經營戶、個體企業老板,將土地委托合作社全權管理,種植計劃由農機專業合作社制定,合作社實行從種到收全程管理和服務。根據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用工和種子、化肥、農藥、機械作業費用等收取成本費用和服務費或者每年給農民定額租金,農民不參與農機合作社收益分紅。
三是&ldquo季托&rdquo型。也稱保姆型。家庭短時無力種植土地或出現經濟困難的農戶,將一季土地交由農機專業合作社托管,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等投入和服務,農戶收獲糧食后,與合作社結算服務費,托管結束。此項托管模式靈活方便,深受農戶歡迎。
四是&ldquo半托&rdquo型。也稱訂單作業。季節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勞動力不足、缺少機械和技術的農戶,根據合作社提供的從種到收各環節的服務,按照自己實際需要,自愿選擇項目,合作社提供服務,服務結束后由農戶驗收作業質量,合作社和農民按實際作業項目結算服務費用。
實行土地入社和托管后,農民把主要勞動力從土地中解脫出來,外出務工或從事第三產業,提高增收能力。同時,通過土地入社和托管,促進土地集約,為規模化經營和集約化生產創造了條件,提高了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農民創收能力,為新形勢下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開辟出一條管理服務新路子。
農業現代化是農民的夢想,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的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背后,就是各類合作社的快速發展。
(來源:岐山縣農機技術推廣站 )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