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史雙絢 吳瑩 報道“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蓮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上世紀,這首童謠曾伴隨著很多孩子度過了幸福的童年。那時,夜晚的路燈下,他們聚在一起唱著、跳著,直到家長來尋才肯離去。
“路燈溫暖了我們的童年,也照亮了爸爸回家的路。在我的記憶中,爸爸總是不在家,很長時間才回家一次,沒住幾天就又出去工作了。爸爸告訴我,他是一名電建工人,他走到哪里,電力線路就架到哪里;他走到哪里,光明和溫暖就送到哪里。”蘭州公司家屬院昔日的小孩、如今的大人在說起往事時,仍意猶未盡。
早前,蘭州的路燈是清油燈。據有關史料記載,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9月,陜甘總督升允在蘭州設立甘肅全省巡警總局,督辦規劃全省警務。其政績之一就是率先在督署轅門(現甘肅省人民政府)一帶設置路燈。路燈每隔五、六丈建一座,為歐式風格,其形制為:栽四五尺高的木柱,上置倒臺體燈罩,四面鑲有玻璃,一面可開合,內置清油燈盞。路燈由巡警總局蘭州城關分局的巡警管理,故稱巡警燈。每天天一擦黑兒,巡警便攜清油桶,逐一給路燈注油、點亮。約兩個鐘頭后,再逐一熄燈,將油收回油桶,攜回局子。周而復始,直到1920年,才逐漸被電燈取代。初時,只在省府門前東西街道裝置路燈數盞,到1933年各大街共裝設路燈58盞,均為16燭光。由于工業極其落后,電力發展尤為緩慢,蘭州的路燈在風雨飄搖中艱難維持。
解放后,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力建設的發展,蘭州大街小巷逐漸都立起了電線桿兒,路燈也一天天由暗淡逐漸明亮了起來。
今天,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攀升和電網建設的飛速發展,蘭州已成為以國防、石油、化工、機械制造、紡織為主的重要工業基地,蘭州電網也早已建設成為大型電網。蘭州公司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勇于擔當、主動作為、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公司核心競爭力、價值創造力、品牌影響力不斷彰顯。目前,蘭州公司服務用電客戶93.36萬戶,其中6千伏及以上9817戶、0.4千伏及以下94.34萬戶;運行變電站110千伏70座、35千伏63座,容量638萬千伏安;輸配電線路約1.2萬公里,其中35至110千伏3501公里、6至10千伏8521公里。2017年,售電量260.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67%,線損率2.24%、同比降低0.84個百分點,城、農網供電可靠率分別完成99.9407%、99.8918%,綜合電壓合格率分別完成99.998%、99.56%。
如今,遍布市區、郊外形制各異的路燈,早已不僅僅只具有照明功能,更成為城市文明與美麗的符號。每當夜幕垂空,黃河兩岸萬家燈火、遍地明輝,真格兒是把蘭州輝映成“金城”了。如果升允和路燈巡警們穿越到今日,他們一定會特別納悶:蘭州城咋變得這么“亮豁”,那路燈是怎么點著的呢……
路燈不僅見證了一批人的成長,也見證著電網的發展。伴隨著電網從無到有、從簡陋的堅強、從堅強到強大,路燈也從油燈變電燈、從昏暗到明亮、從明亮到璀璨、從璀璨到盛世華章。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