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爐架搪瓷工藝是一項高強度的體力活,是制約集成灶產能的瓶頸。昨天,嵊州市雙陽電器廠生產車間內一臺搪瓷機器人正式上崗。“它不怕累,做出的產品質量比人工更好。”公司負責人孫志山拍拍機器人,一臉的自豪。
這臺搪瓷機器人是雙陽電器聯手當地一家智能裝備公司共同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是目前全國唯一應用于該領域的機器人。今年以來,像雙陽電器這樣用上嵊州造機器人的企業多達二三十家。前三季度,嵊州全市企業研發經費同比增長17.2%,投入的主要領域是智能制造裝備開發。“智能裝備業已成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嵊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錢建軍說。
經過30多年的技術積累,嵊州以廚具、電機為主的傳統裝備制造業,產業規模達到百億級。隨著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兩大傳統產業均遭遇產能瓶頸,一個突出問題是,自動化水平低。以廚具產業為例,一臺集成灶,數百個零部件,從爐架到點火器,70%以上的制造工藝依賴人工。嵊州一家規模廚具企業負責人坦言,這些工藝環節,僅由單個企業開發智能裝備成本太高。
針對企業面臨的難題,今年初,嵊州市積極探索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模式,通過加大培育本土智能裝備企業力度,助力傳統制造業智能升級。實際上,培育壯大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對嵊州來說,具有獨特優勢。“智能裝備的核心是電機。”嵊州市電機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兵說,電機+裝備,是機器人的雛形。嵊州市大川機器人有限公司就是依托電機產業成長起來的一家智能裝備公司。
在大川機器人裝配車間,工程師正在調試一臺裝卸物料機器人。“這是我們和藍炬電器一起開發的。”大川機器人公司總經理趙鋆說,今年8月,第一批機器人已經上崗,因為試用效果好,藍炬電器又與該公司簽訂合同,改造其余生產線。全部改造完成后,人工節省一半,效率提升一倍。上月,在嵊州市科技局的關注下,大川機器人落戶嵊州市科創中心,通過精準扶持,公司成長步伐邁得更快更穩。
距大川機器人五分鐘車程的紹興漢立工業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高速成長的智能裝備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眼”已成為廚具企業高效焊接的新幫手,達到世界一流的焊接測量速度。
初步統計,像大川、漢立這樣的智能裝備企業在嵊州多達三十四家,如浙江來福諧波傳動股份公司生產的機器人關鍵部件減速器,打破了日本企業的技術壁壘;浙江三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導制定了織機重要設備儲緯器的浙江制造標準。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