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臺燈的燈頭是個可充電手電筒,那么遇到停電時,只需要把燈頭旋轉下來就能作為手電筒用來應急照明。這是2018“醒獅杯”南海照明設計大賽初賽的一件創意設計作品。
11月8日,2018“醒獅杯”南海照明設計大賽初評評審舉行,15名來自高校、制造業企業、設計公司的大賽評委在參賽作品中評出45件優秀作品入圍總決賽。屆時,入圍的作品將在11月底的總決賽中以公開答辯的形式一較高下。
南海區照明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簡玉萍表示,希望通過舉辦大賽激發南海照明行業的創新活力,搭建企業、高校學子、自由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橋梁,并借助大賽向南海區外的設計師展示南海照明行業的雄厚基礎,為企業吸引更多設計人才。
首次引入數字化評審技術
此次大賽自6月初征集設計作品以來,共征集作品1240件,參賽者不僅來自全國各地,還吸引了不少國外設計師的參與。
為了讓參賽者更有針對性地設計作品,賽事組委會擬定了為解決場景應用痛點的照明產品創意設計和增加產品使用功能的照明產品跨界創新設計兩大范圍,并提供部分產品創意設計的命題。
在對參賽作品的評審標準上,此次大賽更注重作品的創造性和實用性,分別各占30%的分值,參賽作品的功能性和潛在價值則分別占20%和10%的分值。
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電商渠道總監、評審組組長陳文基認為,設計產品需要有創造性,能夠利用創新引導市場需求;但同時也要兼顧實用性,不能落地的設計產品是沒有生命力的。
對于優秀的參賽作品,主辦方也準備了豐厚的獎項,其中,未來獎1名,獎金高達3萬元;科技獎和創意獎各1名,獎金均為2萬元;人氣獎1名,獎金5千元;優秀設計獎36名,獎金各5千元。
與往年相比,今年大賽首次引入數字化征集與評審,評委們只需通過劃動和點擊ipad即可對作品進行評審,呈現的作品信息更豐富,評審效率更高效。
另一方面,參賽者提交作品后,大數據平臺會自動根據參賽作品的參數,從設計表達、設計定位、市場定位、知識產權和產品化5個維度對作品作出設計完整度評估得分,為評委提供參考。
“借助大數據技術,相信評分將會更加公平。”佛山市古今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大賽評委謝志純說,相比往年的紙質版材料,信息化評審更靈活,減輕評委負擔的同時讓評委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公允地評分。
以大賽促進行業交流
“南海照明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很多遇到同質化競爭的發展瓶頸。”簡玉萍說,大賽今年已舉辦第四屆,隨著影響力的提升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很多企業希望通過大賽加強溝通,尋找發展的突破口。
“我負責的是產品推廣,深刻感受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是要靠產品,營銷只是錦上添花。”中山市花藝燈飾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巖說,自己這次作為大賽評委,除了了解行業的設計潮流外,還希望挖掘優秀的設計師和設計產品。
在評審了一部分企業組的參賽作品后,張巖認為,實用性方面是企業的強項,但創造性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企業設計師可以加強與終端客戶、安裝工、經銷商等的溝通,聚焦某一個用戶痛點,做到極致,方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謝志純同樣抱著挖掘優秀人才和設計作品的目的來到大賽。在評審的過程中,部分具有設計感和專業性的參賽作品引起了她的注意。接下來,她將嘗試與這些優秀設計團隊進行接觸,看看雙方是否可以開展合作。
“我們鼓勵學生過來參賽,了解產業的最新潮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工業設計與陶瓷藝術學院系主任董瑩介紹,佛科院此次有40多個學生投稿參賽,學校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將教學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董瑩認為,高校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在概念設計上會更超前,雖然學生的設計作品可能短時間內不具備產業化的可能性,但是能為企業的下一步設計思路提供靈感,尋找實用性與創造性之間的平衡點。
“智能照明在智能家居領域最受關注,小米、阿里、騰訊都在照明端的智能化上發力。”陳文基說,南海照明行業有著雄厚的基礎,希望能夠通過大賽激發整個行業的創新活力,吸引更多資源集聚南海,提升南海照明行業的智能水平。
黃逸豪 李慧君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