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雖然全國各地都普遍高溫,但是聚酯市場下游紡織市場因外部市場疲軟而一蹶不振,聚酯市場從原料到聚酯產品形成持續震蕩下調為主的行情,使得聚酯市場仍然處于&ldquo寒冬&rdquo。
產能繼續擴張,市場雪上加霜
上半年,在短短的6個月內,有240萬噸/年以上的產能陸續投產,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和福建。其中,90%集中在民營企業,主要生產長絲產品。
當中包括嘉興龍騰20萬噸/年聚酯裝置,前期生產半光切片為主,后期配套半光fdy紡絲線福建金輪三期20萬噸/年聚酯裝置,配套生產半光、有光poy和fdy浙江桐昆40萬噸/年的poy裝置浙江新風鳴25萬噸/年聚酯切片,配套生產poy福建百宏33萬噸/年聚酯裝置,配套生產fdy和poy江蘇宏泰25萬噸/年半光poy裝置江蘇恒力化纖20萬噸/年半光fdy裝置蕭山雙兔25萬噸/年poy裝置等。
下半年預計還有200萬~300萬噸/年的新增產能計劃。產能持續高速擴張,使國內聚酯滌綸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
需求增速減緩,終端表現不佳
統計數據表明,國內1~5月紗的產量只有1365萬噸,增速同比下降6%;1~5月布產量260億米,增速同比下降1.2%;1~5月下游終端服裝產量100億件,同比減少0.08%,這是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去年同期增速達7.71%。
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40.9億美元,同比增長5.3%,增速與上月持平,比1~5月增速低8.5個百分點。1~6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27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1%。
就沿海地區來看,一些過度依賴成本、沒有足夠資金更新設備、沒有品牌的中小型企業扛不住市場壓力,即便因政府扶持渡過眼前難關,也不會有長遠發展,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
開工率不足,產品庫存壓力大
經濟的不景氣和低迷的市場,造成現有聚酯廠家的開工率下降。上半年聚酯平均開工率只有74%,同比下滑了5個百分點。
7月隨著傳統淡季的來臨和氣溫的升高,部分工廠面臨成本上升壓力和經營難以維持狀況,個別地區出現間歇性停機現象,江浙切片紡長絲開機較二季度也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與此同時,廠家庫存持續上升。長絲廠家上半年多月庫存在1個月以上,短纖廠家庫存多月超過20天,行業庫存高于往年正常水平1倍,甚至兩倍。產品高庫存壓力導致下游工廠&ldquo主觀采購積極性不足,客觀采購能力不足&rdquo的尷尬局面出現。
加工區間進一步壓縮,行業虧損加劇。以poy(高速紡絲)為例,2月加工區間一度降至852元/噸,遠遠低于正常的1433元/噸加工成本。意味著每生產一噸poy,虧損581元。
化工市場持續低迷,使得一向&ldquo春風得意&rdquo的聚酯上游企業領略到了嚴冬的滋味。pta(精對苯二甲酸)也從年初的9000多元/噸,下降到6月的7550元/噸乙二醇從年初的9150元/噸,下降到6900元/噸聚酯切片隨著原料價格的下跌,也從年初的11000元/噸,下降到9200元/噸。原料和產品價格都出現大幅度下滑。
同時,資金的短缺、人民幣持續升值和企業人工成本持續上升,也給聚酯廠家的生產經營帶來重重困難,成為企業急需破解的難題。
來源:阿里巴巴機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