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高鐵運營里程全球第一的&ldquo高鐵大國&rdquo,近年來,盡管中國高鐵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致力于向海外輸出高鐵裝備乃至鐵路系統與標準,但至今仍未有&ldquo斬獲&rdquo。不過,記者今天獲悉,這一尷尬局面有望于近期被打破。
輸出面臨三重障礙
為何遲遲不能打開海外市場?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主要障礙有三重。
第一重障礙是,因為造價問題,與地鐵項目相比,高鐵項目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仍然偏小。譬如,連接中國兩個最大城市的京滬高鐵,總造價約2209億元人民幣連接巴西兩大經濟城市的巴西高鐵項目,工程總預算約178億美元。造價不菲再加上經濟不景氣,修得起高鐵的國家數量有限,巴西等國雖然&ldquo雄心不小&rdquo,但政府財力有限,于是采用&ldquobot&rdquo模式,不僅政府在項目中直接資金支持只占一小部分,對參與方的融資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參與建設的公司建設完畢后得獨立運營、自負盈虧30年。
對此,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ldquo有報道說巴西是因為溫州動車事故謝絕了中國高鐵,其實,除了這個原因,由于建完還要負責運營,票價等又被當地政府卡死,項目風險非常大,因而誰遇上都要三思。&rdquo
另一重障礙是,中國高鐵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但相關技術進入海外市場還需要取得其標準認證。而海外認證的程序復雜、時間漫長,導致在部分項目中中國高鐵因缺乏相應標準認證而無法投標。在此前的土耳其高鐵項目中,中國高鐵便因為這個原因&ldquo出局&rdquo。
最后一重障礙則是,部分高鐵項目招標時規定,參與方需做出一定的本地化投資。如在部分國家,招標時除了要求技術認證,還要求投標者在當地建工廠、招工人。&ldquo等于間接要求在當地建立有資質的工廠,萬一最后沒中標,工廠怎么辦?&rdquo
鐵總大單即將開標
雖然面臨三重障礙,但中國高鐵&ldquo走出去&rdquo的計劃始終沒有中止。
據悉,包括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在內,中國高鐵企業目前拓展海外市場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將國產高鐵技術進行歐盟、俄羅斯、北美等多套標準的認證,未來技術認證障礙將逐步消失。
同時,相關高鐵企業也一直與印度、泰國等多個國家的高鐵項目保持接觸,據知情人介紹,&ldquo部分項目溝通比較順利,目前還在走程序,爭取能早日有所突破&rdquo。
此外,國家上月提出優先建設中西部鐵路后,中鐵投于8月2日集中發布了7個鐵路客、貨車招標公告,中國鐵路總公司及十余家地方鐵路局攜總計726輛客車、28900輛貨車公開招標,業內人士透露,這份&ldquo大單&rdquo有望于19日開標。
&ldquo國內市場密集招標,國際市場可能有所突破,今年下半年,中國高鐵項目有望"全面開花"。&rdquo
來源:文匯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