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醫療董事長吉朋松:人工智能改變健康管理模式
高瑜靜
曹學平 在2018的當下,由“深度學習”開啟的新一波人工智能成為熱潮,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隨著醫療領域深化科技應用,人工智能(ai)在醫療領域快速滲透,醫療、智能藥物研發、智能影像識別、智能診療、個人健康管家等人工智能應用迭代叢生。
“我們國家已經將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國家戰略來實施。從2007年至2016年中國ai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可以看出來,近十年內,ai實現非常快速的發展,ai產業的規模以每年若干倍增長。要探關于醫療技術與人工智能結合的機遇,具體到消化道領域,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可以讓我們的醫療資源覆蓋率和使用效率快速、成倍地提高”,10月30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舉辦的“大變革·新機遇——2018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副理事長、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朋松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胃癌作為世界上第五大常見癌癥,其生存率數據并不理想,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更成為胃癌高發地區。大量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團隊在胃癌診治領域攻堅克難時,胃癌病例仍然居高不下。
2018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18年全球癌癥負擔狀況最新估計報告”顯示,胃癌目前是癌癥致死的第三大原因,東亞有數量龐大的胃癌患者,占每年世界上新增胃癌病例的半數以上。
吉朋松分析指出,“對比中國、日本兩國的早癌發現比例會發現差異巨大。日本的胃早癌檢出率達到了70%,而中國不到10%,相應的,中國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20%,他們在經歷了巨額治療費用和承擔巨大痛苦之后,仍然走向死亡的悲慘結局。這給中國的消化專科醫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是中國的消化科醫生不行嗎?正好相反,他們非常辛苦、非常在行。中國和日本的差距就在于我們沒有篩查機制,也沒有讓百姓感到舒適方便的篩查手段。”
“這就是我們安翰十年前著眼于這個領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通過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可以讓非常簡單、非常方便、非常舒服地做消化道篩查。”吉朋松說道。
據悉,通過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檢查時,系統會提醒系統操作者,哪個部位可能有懷疑異常部位,并且可以讓圖片獲取方式、獲取角度更加完整,便于后面診斷。利用ai技術輔助分析“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食管、胃、小腸所得的5萬張圖像,醫生的閱片效率可以提升20倍。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在檢查準確性上做了多中心、大樣本的雙盲對照實驗,驗證了磁控膠囊胃鏡的檢查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另外對3182例無癥狀人群的臨床實驗表明,產品對胃癌的檢出率達到2.2‰,高度有效。在純檢查方面,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可以和傳統電子胃鏡互相替代。” 吉朋松說道。
吉朋松指出,未來將大數據服務于健康管理,會更好地實現跨學科聯動。“舉例而言,心血管內科與消化內科本來各自獨立,但從系統角度分析,兩個專科關聯性很大。比如,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做完支架手術后,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會導致消化道糜爛潰瘍等粘膜損傷,進而出現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況。此類消化道疾病的根本病因源于心血管疾病,但這種關聯性過去是難以解決的。現在引用大數據后,就可以將消化內科的數據反饋給心血管內科,為醫生開藥劑量提供依據,進而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據吉朋松介紹,“就數據獲取方面,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平臺目前有12種機器人,已經覆蓋了全消化道,包括常見的下消化道的便秘治療、便秘管理、消化道其他部分的測量、消化道動力分布測量等等。通過這個方式,我們希望在消化道這一細分領域,通過技術升級,將健康管理進行到底。”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