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20日訊 (記者 遙然)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69個城市新房價格同比上漲,其中一線城市領銜漲幅。面對房價的高歌猛進,業內人士分析稱,貨幣信貸發放過多及土地價格上漲或為主因,有效調控房價要從信貸和資金源頭進行控制。此外,樓市調控長效機制有待建立,現有的限購、限價等政策基調或將持續。
房價上漲趨勢未變 一線城市領漲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70個大中城市中,有69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不含保障房)同比上漲,上述70個城市的平均漲幅為7.11%。其中有10個城市的漲幅超過10%。
二手住宅價格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57個,價格最高漲幅為1.4%;與去年同月相比,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67個,同比最高漲幅為15.3%。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稱,受剛性需求拉動和近期地價上漲等諸多因素影響,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總體仍呈漲勢,但房價上漲的城市個數與6月份相比變化不大。
不難發現,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漲幅最高的均為一線城市。其中,北京以18.3%的漲幅連續多月成為領跑者,廣州上漲17.4%、深圳上漲17%、上海上漲16.5%。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對《上海證券報》分析稱,從目前全國樓市看,一、二線城市因為集聚了過多的資源,使得房價易漲難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頻道采訪時歸咎于&ldquo錢太多了&rdquo。尹中立認為,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超過了10萬億,已經超過歷史新高。&ldquo整個社會錢多了,房價自然會漲。有效調控房價要從信貸和資金源頭進行控制,如果把貨幣信貸&lsquo龍頭&rsquo的水放得太多,房價一定會漲&rdquo,他說。
張大偉稱,總體來說,當下樓市量價均居于高位,而開發商的資金情況明顯好于往年,在這種情況下調控樓市的難度明顯加大,大部分城市想要完成年度調控目標的難度非常大。房價持續上漲,以限購、限貸等為代表的行政化樓市調控作用已經越來越不明顯。在不改變購房者預期和地王迭出的情況下,剛需會恐慌性入市,改善需求也會透支購買力。可以說用堵的短效調控政策已經走到盡頭。
溫州限購松綁 調控長效機制待建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指數中,唯一一個房價同比下跌的溫州,正是近期松綁政策的城市。一時間溫州購房熱情被點燃,部分新樓盤登記現場十分火爆。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此前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分析稱,不能認為溫州樓市限購松綁具有樣本意義。他認為,全國其他地區房價還未下行;并且就全國范圍來說,如遇樓市回暖,政府就會放出調控不動搖的信號。牛鳳瑞指出,未來房價下行的可能性不大,當然這不能得出限購需要永遠進行下去的結論。限購不能使購買力得到最終釋放,目前只是暫時壓制住了。
對此,尹中立直言:&ldquo溫州房價早該松綁了。房價下跌明顯。限購主要因為供不應求,房價上漲過猛;反過來說,不限購,不代表會死灰復燃。既然房價跌了,就沒有必要限購了。&rdquo
對于未來樓市調控的方向,牛鳳瑞認為,房地產政策立刻進行全方面的轉變可能性不大。新一屆政府上任,最好是基于若干個微調于大調,會比較積極穩妥。尹中立則稱,調控關鍵在于貨幣供應與土地供應。
《中國證券報》報道稱,由發改委、住建部、國土部等部門會同相關行業協會正穩步推進樓市調控長效機制的制定。在長效機制建設方面,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全國房屋普查體系等,在完成基礎工作后,有可能在10月后取得實質性推進。土地、戶籍等制度改革將真正納入議事日程。長效機制建設是漸進式過程,具體制度設計等尚需長期論證。限購、限價等政策很難快速退出,現有政策基調恐將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網財經中心)
來源:阿里巴巴貿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