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花開的聲音」大型裝置藝術由12個在地單位共創而成。(圖/中市府)
臺中花博11/3開幕,后里森林園區「聆聽花開的聲音」大型裝置藝術今(1)日提前亮相。這朵地表最大的機械花,由臺北世大運圣火裝置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設計,與臺中市政府及12個在地單位共創,結合藝術、人文與科技,以697朵火紅色機械花組成,伴隨晝夜光影變化、大地與機械揚聲,希望讓游客一起看見花開的樣子,也能聆聽花開的聲音。
「聆聽花開的聲音」大型裝置藝術由上銀科技、大銀微系統、義力營造、瑞助營造、利茗機械、臺灣昕諾飛(飛利浦照明)、廣源造紙、際峰機械鈑金、大振豐洋傘、臺中市文教基金會、亞洲大學人工智慧學院、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等12個在地單位共創而成。
今日12個在地單位共同致贈由聯造實業及明耀資訊提供的「聆聽花開的聲音」3d列印模型給臺中市政府,市長林佳龍代表受贈,并回贈花博特制禮品及感謝狀給各大參與代表,以及協助花博園區夜間燈光指導的「國際燈光大師」周煉。
林佳龍表示,臺中花博要將臺灣最好的呈現給全世界,花博不只是花卉、園藝及農業的展現,而是臺灣國力的展現,尤其臺中有許多精密機械產業,他們過去是傳統產業,卻也是打世界杯的隱形冠軍,這次結合科技與人文,形成地表上最大的機械花,長、寬、高各15公尺,搭配燈光與音樂,會綻放、收闔,有千變萬化的可能。每個成功的博覽會一定會留下重要資產,相信這一朵結合臺灣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機械繡球花,會成為大家對臺中花博最深刻的印象。
他也提到,花博的觀光效益無法估計,根據量化估算應該會產生超過300億產值,然而花博為臺中帶來的更多是城市改造運動,因為辦花博,讓臺中提升成為花園城市,也影響每位市民具備更好的美學素養。將臺中花博主題訂為「聆聽花開的聲音」,就是希望民眾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靜下心來反思「花開有沒有聲音?花開是什么聲音?」進而透過花博聆聽到花開的聲音、內在的聲音與自然的聲音,讓它不只是臺中人的花博,而是臺灣每一個人的花博。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