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家庭農場這種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一經提出就吸引了不少農民的關注,青島碧雪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傳村就是其中之一。李傳村最近由一個種茶大戶升級為家庭農場主,有了經營許可證,也讓他在申請貸款、辦理保險等方面得到更大&ldquo信任&rdquo,融資也變得更順暢,百萬貸款助他進一步擴大農場規模。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隨著&ldquo家庭農場&rdquo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這一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迅速在青島地區獲得推廣。
青島碧雪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傳村最近有了新頭銜&mdash青島迎豐家庭農場的農場主。今年上半年,他注冊了&ldquo迎豐家庭農場&rdquo的經營許可證,為自己的350畝茶園上了&ldquo身份證&rdquo,成為膠南地區首個家庭農場。對自己&ldquo農場主&rdquo的新身份,李傳村很是受用。&ldquo相較于合作社,家庭農場更像是個人事業,重新點燃了我的創業熱情。&rdquo他說。
種茶大戶升級家庭農場
膠南市海青鎮后河西村的碧雪春茶葉專業合作社擁有高產茶園2000余畝,是膠南綠茶重要的加工基地。李傳村是有名的茶葉種植大戶,他的茶園規模全社最大,并擁有產茶、制茶、銷售等一條龍茶葉產供銷渠道。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李傳村的家人也加入其中,女兒女婿成為他發展事業的左膀右臂。&ldquo今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rdquo家庭農場&ldquo的概念,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這種新型的農業經營模式立刻吸引了我。我認真地研究了整個文件并請教政府相關部門發現,自己經營的茶園恰好符合家庭農場的申請條件。于是,我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申請了膠南地區第一個&rdquo家庭農場&ldquo牌照。&rdquo李傳村說。
許多人不理解,農村專業合作社經營得好好的,為什么還要成立家庭農場?對此,李傳村有自己的理解:&ldquo合作社經營,沒有標準化的生產模式,茶葉質量參差不齊,人員管理相對復雜。成立家庭農場不僅可進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讓農業生產從簡單、粗放、外延式的增長,轉入集約、精細、內涵型的發展軌道,還可將茶葉經營責任落實到人,保障產品的食品安全,有利于茶產業的做精做強。另外,開辦家庭農場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解決
百萬貸款助力擴大經營
村里的富余勞動力。村民不僅可以賺取土地租賃費用,到采茶時節,我還將聘請他們幫忙采茶、制茶,使他們又有一筆不小的收入。&rdquo除此之外,有了經營許可證,也讓李傳村在申請貸款、辦理保險(放心保)等方面得到更大&ldquo信任&rdquo。&ldquo去年年底,合作社通過林權貸款獲得青島農商銀行授信100萬元。成立家庭農場后,獲得融資變得更順暢,我準備向農商行申請更高額度,進一步擴大農場規模。&rdquo
有了自己的家庭農場,李傳村正準備展開拳腳大干一番。&ldquo我的目標是建一個集種植、觀光休閑于一體的家庭農場。目前,我的茶園里不僅種植了有機茶,還栽種了觀賞樹苗,種植了不少水果樹。我還打算發展采摘游,將風景宜人的有機茶園發展成旅游項目。&rdquo談起自己農場的發展前景,李傳村一臉期待。
知識延伸:家庭農場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截至2012年底,全國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統計調查條件的家庭農場87.7萬個,經營耕地面積達到1.76億畝,占全國承包耕地面積的13.4%。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員4.33人,長期雇工1.68人。
在全部家庭農場中,從事種植業的有40.95萬個,占46.7%;從事養殖業的有39.93萬個,占45.5%;從事種養結合的有5.26萬個,占6%;從事其他行業的有1.56萬個,占1.8%。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