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浙江陜鼓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合成革dmf高濃度廢水集中回收處置項目成功投運,依托合成革低溫熱泵精餾工藝專利及裝置核心節能環保設備———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mvr水蒸氣壓縮機,產出了高純度的dmf產品,且原水排放指標遠低于國家行業排放標準,不僅使麗水市水閣工業園區內合成革企業告別了廢水自主處理,污染環境的時代,也使行業能耗大幅下降達40%左右,將有力推動麗水園區循環經濟和綠色生態的建設進程,并帶動合成革行業的綠色節能發展。
合成革產業是高污染、高能耗產業。我國是世界合成革生產和消費大國,國內產能約占全球產能的80%,產值約為1000億元/年。麗水經濟開發區是全國第二大合成革產業基地,擁有合成革企業20余家,生產線140余條,合成革產業正是浙江麗水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副局長曾泉波告訴筆者,合成革企業在開發區內聚集,導致環境問題突出,甚至在開發區一度形成了該先要環保還是先要產業的爭議。
筆者了解到,合成革行業三廢治理,特別是dmf(二甲基甲酰胺)廢水的綜合治理成為區域內企業生存發展的痛點和頑疾。同時,在合成革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dmf、甲苯等有毒有害的有機溶劑,且dmf可以與水混溶,并且沸點高,易碰到溶劑脫不凈的情況,從而又增加了生產作業中的環保壓力。去除合成革行業廢水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dmf,被列入麗水經濟開發區的重點攻堅項目。
2016年12月,陜鼓與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合成革dmf高濃度廢水集中回收處置項目,立足于麗水經濟開發區綠色循環經濟發展,以及區域內合成革用戶節能環保產業升級新需求,首創了國內合成革含dfm高濃度廢水集中處理新工藝,采用合成革低溫熱泵精餾工藝包為核心技術,為麗水市水閣工業園區用戶量身定制了“一體化+產業基金”的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從園區能源高效利用與匹配等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入手,實施園區合成革dmf廢水處置。該項目的實施,不僅能夠解決當地合成革企業廢水處理關鍵的總氮問題,也將打造麗水工業開發區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其經濟、環境、社會效益顯著。
浙江陜鼓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合成革dmf高濃度廢水集中回收處置項目總經理楊宏飛告訴筆者,陜鼓投資、建設、運營的該項目,通過回收處理,廢水達標排放,每年回收dmf38.8萬噸,解決的正是合成革領域用戶dmf提取率提升和三廢處理問題。目前,一期建設項目已成功投運產出純度高達99.59%的dmf產品,遠高于設計標準,同時原水排放指標氨氮、總氮、cod等排放指標遠低于排放標準。
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副局長曾泉波在視察項目時表示,浙江陜鼓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合成革dmf高濃度廢水集中回收處置項目的成功投運,將為麗水合成革領域用戶節約dmf處理成本,有效解決園區內客戶環保痛點問題,從而改善整個園區的生態環境。
據悉,陜鼓是從能量轉換領域單一產品制造商發展起來的。在50年能量轉換領域的持續創新中,已發展成為產業多元化、國際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并實現了以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為圓心,帶動設備、epc、服務、運營、金融五大產業的全面發展。近年來,陜鼓緊跟節能環保產業升級要求和綠色發展新方向,創新開發了“專業化+一體化”的能源互聯島技術和系統方案,并在陜鼓臨潼工業園區建成了能源系統九聯供的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實現了土地集約、運營集約、功能集約、設備集約,以及區域節能環保和運營管理能效的提升。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投運以來,能耗大幅降低,2018年上半年同比2017年上半年萬元產值能耗由20.02千克標準煤/萬元,降至目前的11.4千克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43%,實現了工業園區能源規劃及綜合利用“綠效應”。目前,陜鼓能源互聯島方案已得到合成革廢水處理、熱電聯產、流程工業、綜合園區一體化、智慧城市、軍民融合等領域用戶的廣泛認可。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