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五年前的狂歡盛宴不同,新一輪的投資將注重優化結構,&ldquo以長帶短&rdquo,慢熱釋放。啟動投資的同時,決策層亦在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下放審批權,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壟斷和公共事業領域。
2013年已然過半,&ldquo穩增長&rdquo仍為當前經濟領域的核心議題。種種跡象表明,雖已不再如五年前的&ldquo4萬億&rdquo般高調,但新一輪投資潮卻悄然涌動。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歷來扮演著令人又愛又恨的角色。它是見效快、易于使用的&ldquo興奮劑&rdquo,但若服用過濫,卻又極易侵蝕健康肌體。
決策者努力從五年前的那場資本盛宴中吸取經驗教訓,本輪投資&ldquo以長帶短&rdquo的政策思路清晰可見,即選擇那些既能長期優化經濟結構,又能短期起到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作用的領域,比如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和地鐵公共交通建設等。值得一提的是,決策層已提出,將引導民間投資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
然而,要真正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目標,需要實在的體制性變革。回顧歷史可以看到,上一輪經濟體制改革同樣啟動于經濟低迷期,同樣是面臨重重阻力。但通過改革釋放的生產要素,啟動了中國經濟的引擎并將紅利延續至今。
如今,新一輪投資箭在弦上,新一屆政府亦再次祭出改革大旗。但能否將投資與改革形成的&ldquo組合拳&rdquo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一切有待觀察。
&mdash&mdash編者
投資又來了!
8月下旬,在各界為下半年經濟走勢焦灼之際,相關部委應對經濟下行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提交決策者討論。《財經》獲知,今年下半年開始,新一輪投資將陸續啟動,總體投資規模達&ldquo萬億級&rdquo。周也成
&ldquo新的投資拉動異常謹慎。&rdquo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人士告訴《財經》,決策者不再啟用&ldquon萬億投資&rdquo的概念,亦不會再現五年前一擁而上的&ldquo盛況&rdquo。
2008年11月推出的&ldquo4萬億&rdquo投資計劃,在短期內有效地穩定了就業和增長,但地方債高企、投資低效、產能過剩加劇等負面效應在隨后幾年越來越突出。也正是如此,對于新一輪的投資啟動,決策者將更為關注有效投資和結構調整。
8月上旬,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談及經濟形勢和下半年宏觀調控時指出,要&ldquo繼續發揮好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要保證有限的政府投資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rdquo。
徐紹史特別指出今后將擴大市場準入,破除民營企業的&ldquo彈簧門&rdquo&ldquo玻璃門&rdquo&ldquo旋轉門&rdquo,引導民間投資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
&ldquo穩增長&rdquo保衛戰
中國的經濟形勢在2013年上半年經歷了微妙而復雜的變化,下行壓力增加是上半年經濟運行的顯著特征。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出口數據光鮮,但后來被爆出數據不真實,深圳地區出現的出口&ldquo一日游&rdquo現象,到了四五月份被&ldquo打回原形&rdquo。5月份,出口僅增長1%,2013年上半年,出口對gdp的拉動只有0.1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在今年中發布的報告中稱,中國的高投資率可能無法維系,而如果投資在缺乏管理的狀態下無序撤出,則會導致中國經濟迅速減速,且如果投資回報率無法達到預期,很多發展項目的還貸將受到威脅,屆時中國可能將被迫介入解決壞賬問題。
7月30日,最高決策層召開專門會議,討論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按照慣例,這種最高規格的經濟形勢分析會在每年的7月中旬和12月中旬召開,其中,7月中旬的會議將確定下半年的宏觀政策基調和政策。
為了籌備此次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中央派出五個調查組,分赴各地調研。一位曾參與西北調查組的人士透露,地方最擔心的是經濟增速下滑,以及背后的質量、效益、就業和財政收入等相關問題。他表示,就目前的現實來看,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投資,都呈下降態勢。&ldquo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是最重要三大投資領域,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在下降,房地產投資相對穩定,基礎設施投資明顯下降,不管是公路還是鐵路。&rdquo
雖然對于中國經濟的整體走向仍眾說紛紜,但地方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已經通過調查組等渠道傳遞到中央決策層。
在7月中央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之后的政策表述中,&ldquo穩增長&rdquo被置于第一位,緊隨其后的是&ldquo調結構&rdquo&ldquo促改革&rdquo。
然而,&ldquo4萬億&rdquo殷鑒不遠,新一輪投資將如何出手?
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一天以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部署,從&ldquo看不見&rdquo的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到&ldquo看得見&rdquo的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以及地鐵、輕軌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統建設都涵蓋其中。同時,會議還將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從年初的6500億元,調高至6900億元,新開工項目由37個增加至47個,并以中西部鐵路項目為主。
此前不久,環保部亦透露,中國將投資1.7萬億元,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投入2萬億元進行水污染治理。
種種跡象表明,新一輪投資計劃悄然啟動。
&ldquo2008年的&lsquo4萬億&rsquo投資是公開的,這輪投資沒有公開說,但是,在悄悄地使勁。&rdquo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人士透露。
在中信證券等機構看來,中國政府&ldquo以長帶短&rdquo的政策思路已然清晰,即選擇那些既能長期優化經濟結構,又能短期起到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作用的領域,比如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和地鐵公共交通建設等。由于這些是關乎長遠發展的項目,因此也被稱為&ldquo定向投資&rdquo。
回暖跡象初顯
剛進入下半年時,中國經濟已有回暖跡象。
海關總署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進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7.8%,回升態勢明顯此前的6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額出現雙降,其中出口額出現了三年來最大跌幅。
8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7月份的經濟運行數據。其中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同比下降2.3%,雖然這一經濟先行指標并未擺脫17個月連續下跌的趨勢,但跌幅已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黑色金屬出廠價格環比降幅分別收窄1.4個和2.2個百分點。從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交易價格變動情況看,7月底大部分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產品的交易價格比月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這些皆與7月份制造業pmi略有回升的趨勢契合。
8月22日,匯豐發布的8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指數升至50.1,相比之下,7月份終值為47.7。這是pmi指數連續三個月徘徊收縮之后的首次反彈,并創下2010年8月以來最大升幅。
匯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新訂單及產出回升拉動制造業活動重回擴張區間。受新業務和產值溫和回升的推動,中國制造業增長已經開始企穩。
&ldquo預計隨著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資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it基建的加快及小微企業減稅等政策措施全面顯效,未來幾個月,經濟將在目前企穩的基礎上進一步回升。&rdquo 屈宏斌表示。
然而,新一輪的投資顯然會采取&ldquo慢熱型&rdquo驅動,五年前的狂歡場景不會再現。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峰曾公開發表《對4萬億投資計劃的回顧與評價》的研究報告。報告稱,從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新增中央政府投資1.18萬億元,帶動地方投資8300億元,銀行貸款1.41萬億元、企業自有資金等其他投資5800億元。其直接效果是&ldquo經濟增長實現v型反轉&rdquo。在2009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跌入谷底6.2%以后,2009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提升至7.9%、9.1%和10.7%。
&ldquo&lsquo4萬億&rsquo之時強調&lsquo出手要快&rsquo,要求旬報、月報、周報,恨不得各種項目一哄而上,實際上確實帶來了無效投資。&rdquo一位當時參與&ldquo4萬億&rdquo研究決策的專家表示,新一屆政府會借鑒這些問題。新一輪的投資是在下放審批權的改革推進背景之下,明確&ldquo凡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rdquo,因此,本輪投資&ldquo慢熱&rdquo的同時,將具有市場化特征。
&ldquo新一輪投資跟之前是有區別的,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這次講有效投資。從消費和投資兩方面來看,2008年那次是重點在于供給,但是這次重點是提振需求。&rdquo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告訴《財經》。
貨幣政策&ldquo不松口&rdquo
資金將是新一輪投資行動的最大障礙。
&ldquo從投資空間來看,基礎設施投資還有很大余地。&rdquo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地方投資沖動強烈,但是投資能力有限。
按照事權劃分,基礎設施投資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籌措。但在經濟增速下滑、地方債務高企、稅收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基礎設施所需資金仍主要依靠土地出讓收入,即賣地收入來支撐,這顯然非長久之計。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注意到,今年前兩個季度基礎建設投資的變化&mdash&mdash二季度基建投資比一季度略有放緩。
在汪濤看來,基礎設施投資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地方融資平臺通過信托等從銀行表外方式籌措了不少資金,加上上半年各地方賣地收入增長迅速,使得地方有更多資本投入基礎建設。然而,此種狀態并非常態,二季度開始放緩,基礎建設投資并未明顯變好,明顯增強的是房地產開發投資。
今年前五個月,信貸增長迅速,處于不可持續的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行和中央政府有意調整信貸增長,使之變緩,于是出現6月20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