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空氣污染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空氣污染物濃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
按照濟南市政府確定的“建設空氣質量微站”為民辦實事要求,濟南市環境保護局至10月底已經初步完成2000個微站建設任務。
據了解,此次微站建設濟南市環保局通過全國公開招標,擇優選取了可靠性強的具有4核傳感器的微站設備,并責成4家第三方專業公司承擔濟南市微站建設運維工作。按照“建、管、用同步實施,邊建設、邊應用的原則”,全力推進微站建設工作。
4月份,濟南市環境保護局建成一期共1198個固定微站;6月初,微站監測數據已通過“濟南環境”app,實時向公眾發布。7月中旬又完成了二期502個固定微站和300套出租車走航微站建設,2000個微站全部建成。7月底在區縣驗收的基礎上,完成市級核查驗收,至今已經全面完成濟南市政府交辦的為民辦實事任務。
本次微站建設基本實現對濟南市重點區域的全監控
一是對中心城區(東至東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東,南至南繞城高速,北至黃河及青銀高速公路)和章丘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建成區及南山區各鎮駐地,實現按 1×1 公里網格的全監控。二是對28個國控、省控、市控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站半徑2公里的敏感區域,實現按0.5×0.5 公里網格的全監控。三是對建成區外環保部發布的13處熱點網格,實現1×1 公里網格的全監控。四是在建成區外其他鎮駐地建設了2個微站,并對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鎮加密建設微站69個,實現對外圍鎮駐地的全監控。五是在濟南與濱州、淄博、德州、聊城、泰安肥城等城市邊界污染傳輸通道上建設微站33個,實現對跨市污染傳輸通道全監控。六是在建成區外主干道建設微站37個,實現對建成區外國省道揚塵的監控。
本次微站建設基本實現城市道路揚塵全監控
一是在市區建設出租車走航監測微站200套,實現對市區道路揚塵的全監控。二是在長清、章丘、平陰、濟陽、商河等區縣各建設出租車走航監測微站20套,實現對5個外圍區縣建成區道路揚塵的全監控。三是對繞城高速內主干道路,以1公里長度,劃分1021個路段,按“紅橙黃綠”進行分級考核。
四核同測,數據可靠性高
本次建設優選的微站同步監測pm10和pm2.5兩項指標,其中25%的微站增設風向、風速、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監測參數,加強氣象條件與污染的關聯分析。經驗證,本次優選的微站設備與國家標準站監測數據的相關性≥0.9,多臺微站設備平行性≤10%,各項指標均優于國家規定。每臺監測設備內部具備4個獨立的顆粒物監測傳感器,4個傳感器同步監測、數據相互校驗,1個傳感器出現故障時,其它傳感器均能正常工作,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的可靠性。
強化管理與應用
一是充分發揮微站趨勢預警和精準溯源功能,開發配置了市、區縣、街鎮、村居四級網格員共用的監控軟件和app,具備微站與標準站的關聯分析、周邊區域對比分析、局地污染溯源分析、任務分配、處置反饋、督導督辦、報表生成等功能,實現了全市空氣質量網格化“紅、橙、黃、綠”分級監控、分級智能預警,實現了對污染問題的及時調度、處置、反饋、督辦等閉環管理。二是加強微站應用培訓,對全市所有網格員進行了微站系統應用培訓,讓微站成為網格巡查,解決局地污染的利器,打通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強公眾監督,將微站數據通過“濟南環境”app,實時向公眾發布,使之服務于公眾生活,全面接受公眾監督。
濟南市環境保護局將進一步加強微站的管理和應用工作,依托微站加強對空氣污染的全面監控、快速預判、溯源追蹤和及時處置,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
來源:阿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