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機械化種田的優勢日益凸顯,生產成本大大降低,農民離致富目標越來越近。自1998年以來,浙江衢江區杜澤鎮西莊村種糧大戶周銀榮開始購買農機,15年來換了6臺農機,機械化種田好處多,讓他走上致富之路。
&ldquo我這幢三層樓房建于2003年,當時投入7萬元,那造房子的錢全是靠替農戶收割水稻賺來的。&rdquo8月20日,衢江區杜澤鎮西莊村種糧大戶周銀榮同記者談起機械化種田的好處,一臉的自豪。
1998年,是周銀榮記憶深刻的一年。&ldquo那年,我到金華、紹興一帶考察回來,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購買收割機。&rdquo當時,農戶購買收割機是沒有政策補貼的??墒?,喜愛農機的周銀榮一心想&ldquo鳥槍換炮&rdquo,雖然口袋里的錢不夠,他干脆貸款籌集了4.7萬元購來一臺收割機。當時,就有不少村里人笑著說:&ldquo你看,周銀榮買了這么個笨鐵牛,不虧錢才怪呢。&rdquo可是,周銀榮挺爭氣,水稻成熟時,他將收割機開到十里豐農場做起農機服務。&ldquo一天忙下來,毛收入就有1600元。&rdquo周銀榮回憶說,農忙兩個月竟讓他賺了6萬元左右。
連著3年,周銀榮替十里豐農場收割水稻,賺到錢后才返鄉替農戶收割。這時,他將第一臺收割機淘汰了,又新購了一臺收割機。到了2003年已經換了第三臺收割機。也是這一年,周銀榮賺到錢建起了新樓房。周銀榮說,從2005年開始,他利用收割機替農戶收割水稻每年的凈收入有7萬多元。十幾年時間,他前后換了6臺收割機?,F在,他一年要替農戶收割700畝水稻。
2007年,周銀榮一邊替農戶收割水稻,一邊流轉土地開始規模種田。&ldquo2007年是30多畝田,到了第二年擴大到80畝左右。&rdquo他告訴記者,那時一畝田的稻谷產量有400多公斤,因為人工費低,經濟效益還可以的。從2009年開始,他的種糧面積達到了180多畝,周銀榮不僅成立了植保專業合作社,還成立了銀榮糧油合作社。
&ldquo響應政府號召,我們今年還注冊了家庭農場,名叫衢江三英家庭農場。&rdquo周銀榮高興地說,現在政策好,機械化種糧有奔頭。這不,除了收割機,他還有兩臺插秧機。2010年,周銀榮又搞起小拱棚育秧,稻秧除了一部分自己種,還替合作社的社員育秧。他說,當時只有300畝的育秧面積,去年已擴大到1000多畝。
&ldquo我今年的早稻收割了6萬斤,全曬干了,這訂單糧每擔是162元。&rdquo周銀榮說,去年他種糧除去成本賺了5萬來元。
目前,他正在建設西莊育秧烘干中心,已經征地5畝,計劃搭建連棟大棚1200平方米,內有育秧房和烘干房,還有1000平方米的曬場。這個項目總投資160多萬元,計劃于今年底完工。&ldquo等育秧烘干中心建成了,不僅曬稻谷不用愁,還可以更好地為周邊農戶代育稻秧,確保種糧豐收,增產增效益。&rdquo周銀榮自信地說。
(來源: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