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小型拖拉機、耕整機、插秧機、拖斗、犁耙、噴灌機,我家都有,一年內除農時活動使用,平時也用不上,放在家里占地方不說,時間長了有的都快銹掉了,別看機具平時用得少,可購買這些鐵家伙花了不少錢,一臺小四輪拖拉機除享受國家財政補貼外也得花好幾千,今年購置的插秧就花了將近六千元&ldquo。日前,xh縣pj鄉農戶宋志衛與筆者聊天說。
附近的荷塘莊是一個只有80余戶的小村,除去因常年在外把耕地轉包出去的25戶,剩下的50多戶中有47戶購買了小四輪拖拉機及配套農具。村里年長的農戶語氣深長地說,30多年前土地歸集體耕種的時候,一臺&ldquo東方紅&rdquo就把全村一千多畝地耕犁完了,現在農時期間,耕田、犁田到處跑的都是小型拖拉機。
今年&ldquo雙搶&rdquo期間,筆者一行來到gy縣的gc農場,見到的卻是另一幅景象。廣闊的田間地頭實行&ldquo統一規劃、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rdquo,全場近25萬畝的水田及耕地,100臺大型拖拉機就能短時間內完成耕作任務,65臺高速插秧機、49臺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負責農場農時耕種、收割和管理,農時機械作業前和年終,農場都要對農業機械逐臺檢查、調試、保養、評比、登記等。
筆者一行深入周邊省市縣多個鄉村田間地頭、農林場所進行調查研究。自上世紀80年代分田到戶后,鄉村有條件的農民開始購買小型農機具自用,一些農民家中的小型農業機械一應俱全。近幾年,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力度的加大,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機具的普遍使用,越來越多的小型農機具被閑置。而且,分散在各家各戶的小型農機具由于缺乏專業的維修和保養,容易造成損壞和浪費。
筆者一致認為,各地鄉村要積極發揮農村合作組織的作用,切勿盲目購置機具,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根據農時作業面積和作業環節的需要,耕種面積較少的鄉村盡可能考慮以村組為單位或農戶聯合購買大型機具共同使用,以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農村的資源利用率。
來源:阿里巴巴機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