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長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終于有了最終結果,這也給眾多企業敲響警鐘。10月1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法從嚴對長生生物違法違規生產狂犬病疫苗作出行政處罰。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撤銷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國藥準字s20120016)藥品批準證明文件;撤銷涉案產品生物制品批簽發合格證,并處罰款1203萬元。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吊銷其《藥品生產許可證》;沒收違法生產的疫苗、違法所得18.9億元,處違法生產、銷售貨值金額三倍罰款72.1億元,罰沒款共計91億元;此外,對涉案的高俊芳等十四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作出依法不得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因領91億巨額罰單,長生生物再次成為市場焦點。雖然企業最終可能無法真正賠付91億,但這一處罰結果無疑給眾多造假者“當頭棒喝”。
其實,造假這一行為在每個行業早已司空見慣,led行業也不例外。例如,僅今年木林森就曾先后數次發布品牌聲明,在業內開始打假。據木林森打假聲明顯示,包括溫州木林森電器科技有限公司、惠州木林森實業有限公司、常州木林森衛浴科技有限公司、嘉興艾諾詩邦光電有限公司、深圳市博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博視系統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和古鎮百勝燈飾電器廠等數家企業生產的產品,都不是木林森授權生產的產品。
上述企業的行為可能給消費者和經銷商造成混淆和誤認。在照明行業,除了木林森、雷士、歐普等一線品牌之外,還有不少品牌也深受其擾。對此,木林森市場總監孫少峰認為,此行為對市場的危害已經不言而喻,不僅非法侵占正規品牌的利益,也嚴重破壞了市場的正常秩序。而木林森也一直走在嚴厲打假的路上。
除造假之外,產品質量問題也令業內擔憂。近年來,部分led企業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而賺取更多的利潤。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以質量換利潤的手段有:一是榨取成本空間,采用成本較低的劣質原材料代;二是不合理簡化生產工藝,通過降低質量要求以達到縮減人工成本;三是忽視產品研發階段的安全隱患,以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此類行為都是“利潤至上”的企業理念所產生的。因此,許多劣質低價的led產品在行業內“大行其道”。
劣質低價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以cob光源在汽車照明領域的應用為例,起初cob車大燈后裝市場體量較大,主要定位于低端市場,隨著此前很多cob光源產品陸續出現問題,市場用量隨之大幅下降,甚至一些海外客戶都會出現聞cob“色變”的現象。
如要扭轉這樣的局面,需要越來越多的led企業擺脫原有的價格競爭模式,在車燈光型、亮度等各方面的參數向車規級標準靠攏,同時保證品質先行。
來源:高工led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