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走進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就被展示大廳里的機器人吸引,只見這臺擁有6個“關節”的機器人,靈活地做出各種“扭轉”動作。
這臺機器人使用了綠的諧波生產的諧波減速器。諧波減速器是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和電機組合工作,功能類似人體的“運動關節”。當一臺機器人加入減速器后,即可完成轉動、揮舞、捏放等精細動作。
2017年,綠的諧波生產的精密諧波減速器銷量超過10萬臺,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目前,產品已銷往德國、丹麥、美國等近20個國家,推動了我國機器人行業以及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發展。
此前,全球機器人減速器市場幾乎被日本企業壟斷,綠的諧波是如何突破重圍的?
綠的諧波的前身是一家小型民營機械加工廠,負責人左昱昱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2000年,左昱昱去日本考察時發現,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繼而敏銳地意識到,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以及智能制造的發展,各行業機器換人將是大勢所趨。
左昱昱瞄準了機器人三大核心部件中占成本比例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精密減速器。從2002年開始,左昱昱把做機械加工的利潤全部投入研發,整個研發團隊歷經10年的努力,突破諸多材料、設備方面的障礙,終于在2012年研發出第一臺諧波減速器樣機。綠的諧波減速器在生產工藝和技術路徑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與國外產品有所不同。
在銷售上,要打破日本產品的壟斷,實現產品的進口替代也需要穩打穩扎,公司決定先服務好國內客戶再去發展全球市場。2013年,諧波減速器銷售只有幾千臺,而去年銷量已超過10萬臺。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說:“目前,全球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企業丹麥ur公司,開始批量使用綠的諧波減速器,來自中國的精密諧波減速器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
“核心技術是企業的生命線。在機器人領域,沒有核心技術永遠無法創新、超越,只靠模仿是不能長久的。在核心零部件領域搞短平快很難做出優質的產品,這一行賺不了‘快錢’!”公司負責人說,諧波減速器研發用了10年,他們跳出了日本企業的設計思路,依靠全新的齒形設計理論,在大幅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前提下,提高其輸出效率和扭矩承受能力,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獲得迅猛發展。
一流企業定標準。近年來,綠的諧波已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編制起草了gb/t30819-2014《機器人用諧波齒輪減速器》、gb/t34884-2017《滾動軸承工業機器人諧波齒輪減速器用柔性軸承》及gb/t 35089-2018《機器人用精密齒輪傳動裝置試驗方法》等國家標準。
公司負責人坦言,在諧波減速器領域,全球行業巨頭是一家從上世紀70年代就起步的日本公司,他們擁有出色技術和豐富的應用經驗,但在定制化服務方面難以全面覆蓋。“隨著全球智能化的發展,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急劇增長,我們的優勢是在定制化和供貨周期上更好地服務客戶。
目前,綠的諧波產品交貨周期已提升到大客戶1-2月、中小客戶3個月以內,比日本企業縮短好幾個月。為了就近為客戶提供服務,綠的諧波在廣州、北京、濟南、成都等地成立了辦事處。為幫助客戶用好產品,綠的諧波從設計階段就會給客戶提供指導,還提供用后分析報告,并建立了客戶服務24小時響應制度。”
2017年,綠的諧波啟動60萬臺諧波減速器生產基地的建設,打造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工廠將于今年底投入使用,預計到2020年,綠的諧波減速器的產能將增加到年產60萬臺。
目前,綠的諧波正在進行新一代核心技術研發,這次研發是徹底的自我革命,公司堅信,未來一定會提供性價比更好、體積更小、更輕便的產品解決方案。
專家點評:
擁有核心產品或核心技術的企業未必就是隱性冠軍。嚴格說來,核心產品和技術只是隱性冠軍的必要條件,還需要充分條件。什么是充分條件呢?綠的諧波給出了答案。
綠的諧波瞄準智能化大潮,研發出核心產品,打破日本企業壟斷。這只是成為隱性冠軍的基本抓手。容易被忽略的是,另一些能力同樣重要。例如,綠的諧波深諳服務對企業的重要性,他們與日本企業比服務,迅速發展,搶占市場。再如, 他們并不滿足一時的成績, 始終把“新一代技術”作為工作重點,具有較強的迭代能力。
正是憑藉核心產品、高標服務和持續迭代,綠的諧波才走上隱性冠軍之路。希望更多的江蘇企業既抓產品,也抓服務和迭代,使江蘇涌現更多優秀企業。
陳鋼(河海大學商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