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云從科技宣布b+輪融資,融資后達200多億的估值刷屏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朋友圈。
幾天之后的10月12日,云從科技再度出擊,在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之前,率先發布國家發改委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人工智能產業化要經歷五步走戰略。”周曦,云從科技創始人,在發布會上的演講中說道。而他所指的“五步走”戰略則分別是學術研究、行業驗證、商業落地、行業平臺、智能生態。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布,也意味著成立后的短短三年多,云從科技從初始的人臉識別技術企業,蛻變為提供行業平臺,打造智能生態的平臺企業。
平臺已服務銀行、公安、機場等多個行業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云從科技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將重任交給云從科技的同時,對該平臺也明確了數據技術要求及定義:平臺數據容量不低于 5pb,圖像識別率超過 95%,文字識別率超過 93%,語音識別率超過 97%,形成不少于 萬條的標準化數據資源,日均調用次數超過 1 億次等,最終成為一個全行業可用的基礎資源數據庫,為人工智能生態體系開發與建設提供基礎性、公共性服務。
如今,云從科技發布的人工智能平臺不僅完全滿足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據云從科技高級副總裁張立表示,該平臺已正式投入運營,服務銀行、公安、機場等多個行業。
在銀行領域,憑借53種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平臺已為農行、建行、中行、招行總行等400多家銀行以及14.7萬家社會網點提供服務,日均調用2.16億次。
在公安領域,基于平臺,云從科技的解決方案達到27種,并為29個省市機構提供安防服務。而在機場領域,同樣碩果頗豐,國內有60多家民用樞紐機場都已應用云從科技的生物識別技術,而云從科技在該領域的應用場景已達22種。
人工智能產業化要分“五步走”
周曦認為,人工智能產業化有學術研究、行業驗證、商業落地、行業平臺、智能生態五個階段,而他命名將此命名為l1-l5。
具體來說,l1,解決學術成果領先性問題;l2,解決使用環境中的問題,驗證成果在行業中是否能夠實戰;l3,將獲得驗證的核心技術形成產品和解決方案,真正幫助行業。l4,構建行業大腦,提升整體行業水平,而非單個企業。l5,建立生態,使人工智能成為中樞,帶動整個智能生態。
云從科技如何從l1走到l5?周曦介紹,在l1階段,云從科技在美國硅谷、uiuc建立的研發中心,負責將國外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引進國內。與中科院和上海交大建立的聯合實驗室研究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在重慶、上海、成都、廣州、蘇州建立的五大研發中心則負責將技術進行產品化。從前沿理論、基礎研究到技術產品化,云從科技建立的三級研發架構保障了學術研究的領先。
驗證科研成果唯一的辦法是實戰,通過努力,云從科技在銀行、公安、民航、商業場景各種現場測試中,有158次獲得poc第一,正確率接近75%,證明了技術的可用性,由此解決l2的問題。
幫助行業解決問題,周曦則表示,云從科技的策略是深入行業,攜手行業技術專家,打開黑盒子,解決行業問題。遵循這樣的思路,云從科技與四大行、公安部、民航總局、證券政通等設立聯合實驗室,基于云從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力,結合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完整解決方案。僅在銀行領域的各個業務線,云從科技的解決方案就涵蓋智慧安全、智慧風控、智慧營銷等各個環節。
如何助推行業的整體升級?云從科技的方法是,在底層提供基礎能力,將各個業務線的解決方案抽象出來,使其成為公共部分,定義行業平臺。通過云從科技構建的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向各個行業平臺擴展,并匯聚上下游,最終形成整個人工智能產業平臺大布局。
實際上,這不僅是深入行業,解決行業痛點之后,云從科技進入行業平臺、智能生態階段的策略,也是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頂層設計。
通過人工智能平臺,形成人工智能產業共榮生態
談到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意義時,周曦在演講中表示,中小型ai企業通常面臨技術、產品和市場方面的問題。如果從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開始研究,技術投資大、風險高。而從核心技術研發的產品,離最終市場距離很遠,產品鏈條長、周期長。同時,市場也有準入門檻,能否獲取核心資源,是否能跟原有系統對接,都是難題。
云從科技構搭建的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目的就在于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技術,如果是單個技術,不能形成解決行業痛點的閉環。因此,云從科技盡管最初從人臉識別切入產業,但選擇的技術路徑并不局限于人臉識別,而是本著構建技術閉環的目的,引入代表感知的人機交互,以及代表認知和決策的腦科學。
周曦認為,平臺通過人臉識別、人機交互、腦科學和智能分析形成的技術閉環,能解決中小ai企業的技術難題。
在產品層面,云從科技采取的做法則是打通產業上下游,從芯片開始,到供應鏈、算法、集成,形成整套生態體系,把能力反向提供給人工智能企業,幫助他們快速縮短產品的實現周期。
如何解決市場的問題,周曦認為,對各個行業平臺的連接,實際上就解決了很多企業難以準入的問題。因為基于國家平臺,能夠快速地進入重要行業。
“有了技術、產品、市場主推,我們就有信心打通產業鏈,真正實現從硬到軟,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一個行業到多個行業,最終形成整個人工智能產業共榮的生態。”周曦在演講中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