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研發機器人ganker的初衷,招俊捷表示,“因為它是我的英雄,我要親手把它降臨人間。”
文| 鉛筆道 記者 張瀟予
““機甲是男性的浪漫。”類似于芭比娃娃之于女性,機器人是一種具有生理性偏向的產品。在無數男性心中,它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招俊捷認為,這其中有一種浪漫情懷存在。
源于一直以來對機甲的愛好,招俊捷決定做一款能產生交互體驗的格斗型機器人。2015年8月,他創立了“工匠社”,推出了格斗競技機器人ganker和視覺競技機器人geio。2016年7月,ganker被youtube評為“年度全球五大成年男性渴求玩具之首”。在facebook上,團隊眾籌超10萬美元,至今已通過ganker積累了近15萬粉絲。
在國內,“工匠社”目前已與順電等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的經銷商有2000余家。在北美、西歐和亞太地區,產品則通過代理形式售賣,總出貨量相較去年增長了5倍。據facebook的數據顯示,有35%左右的ganker購買者同時購買了geio。
今年9月,“工匠社”完成億元b輪融資。此次融資由光控眾盈資本領投,合鯨資本及老股東火山石資本跟投。招俊捷透露,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研發實驗室擴展、生產管理強化和市場推廣等環節。
注:招俊捷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基于機甲情懷的創業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么做ganker,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我的英雄,我要親手把它降臨人間。”談及創業初衷,招俊捷如此表示。
招俊捷從小就癡迷機器人,一直十分喜愛觀看美國格斗機器人類型的綜藝節目。科幻電影中炫酷的格斗情節,也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他希望能在現實生活中,再現熒屏中的精彩格斗畫面,滿足自己的童年幻想。
大眾對格斗機器人的印象多來自于各種電視節目,如今年火熱的《機器人爭霸》,是國內首檔以機器人格斗全球聯賽為故事主線的劇情式真人秀,在全球集結30余支實力戰隊,邀請百名優秀極客進行戰隊對壘,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
招俊捷認為,格斗機器人不應只存在于綜藝節目中,它應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娛樂產品。“就好比打王者榮耀,大家不一定都能打進高端局,但卻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看到高手玩家的操作,也會產生認同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希望人人都能參與到機器人格斗游戲中來,而不是只能遠遠觀望。
招俊捷于2010年大學畢業,學習設計專業的他并沒有從事媒體行業的工作,而是去了一家游戲公司做游戲設計和策劃。兩年后,他前往一家智能家居公司做產品經理,開發智能空調。這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份工作,他從中積累了豐富的軟硬件產品開發經驗。隨后,他又去往深圳,從事軟件外包類的工作。8年的產品經理經驗,為他之后的創業打下了基礎。
某日閑逛中,招俊健被一臺小型機器人所吸引。它是由美國wowwee公司開發的mip機器人,圓腦袋、符號眼、底盤有兩只圓形輪。他覺得這個機器人的樣子很是討喜,勾起了他的童年記憶,便買了一臺回家。然而,玩具始終就是玩具,不能產生交互體驗。
由此,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用技術手段重塑機器人品類,將機器人愛好者腦海中想象的場景在現實中還原,再現科幻電影中的格斗情節。
2015年8月,招俊捷聯合他的伙伴蔡奮,正式創立了“工匠社”,重塑微電子機器人。蔡奮是一名90后連續創業者,曾在中國航空公司旗下擔任pcb技術工程師,具有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與產品技術開發經驗。他們認為,格斗競技機器人在市場上還處于空白狀態。
經過4次迭代,他們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產品品類——“桌面競技機器人”。該機器人不再是樂高式的組裝玩具,玩家可通過手柄、手機app、體感、肌電控制系統等多種方式操控,進行真實的互動對戰,還原科幻作品中機器人激戰的場景。機器人全身裝滿了電子計分系統,通過雙方的打擊位置,計分評判比賽結果。當機器人血量為0時,會自動鎖死。
交互式格斗機器人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機器人不再是工廠里的生產工具或家居服務工具,更是大眾娛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匠社”推出的格斗競技機器人ganker和視覺競技機器人geio,正是希望滿足大眾的機器人競技娛樂需求。
2016年4月,首款機器人ganker的第一代demo開發完成,從嵌入式硬件與軟件、工業結構、傳感器,到前端操控軟件等,均由團隊自主研發。ganker迭代到第四代時,已擁有兩套全新的運動控制系統,一是手勢觸發技能控制器,二是通過機械單元捕捉使用者上肢的運動并作出一對一模擬反應。
機器人ganker。
獲準成為世界機器人大賽指定賽事用機的ganker,是一款寓教于樂的小型格斗機器人。它利用機器人關節運動模塊、電子計分系統、app控制,實現機器人格斗、競速、避障等各項競技活動。ganker的擊打方式包含拳套、手槍、利刃等,它的身體關鍵區域都內置了傳感器,計分部位均提供燈效,四輪底盤由4個全向輪和貫穿全向輪之間的金屬骨架構成,全舵機關節設計可以實現真正的“類人活動”。
在ganker的研發期間,“工匠社”獲得了九合創投的萬元天使輪融資,同時參與了國內外的各類展會。2016年,團隊通過ganker在facebook眾籌超10萬美元。同年7月,ganker被youtube評為“年度全球五大成年男性渴求玩具之首”。8月,團隊再獲火山石、浩方創投的1100萬元pre-a輪融資。2017年初,ganker進入量產階段,售價2580元。至今,ganker在facebook上已積累了近15萬粉絲。
外觀精致靈巧的遠程炮擊ai戰寵geio,是“工匠社”的第二款產品,目前已正式登陸海內外機器人對戰舞臺。geio裝載了fpv和ai系統兩大核心科技,不僅具有可進行視覺識別和第一人稱射擊功能的“眼睛”,還具有智能識別、主動攻守的“智慧”。
機器人geio。
在低功耗視覺識別上,geio可以在看到敵人后自動發起攻擊。與傳統手游及游戲手柄不同,geio還配備了姿態控制系統。除了通過手指滑動手機app界面控制機器人,操縱者還可通過對手機的實體移動(體感),讓geio同步產生相應的移動效果,這解決了操縱者空間感和方向感不佳的問題。當前,geio的售價為1288元。
與ganker相比,geio的操縱更簡單,適用的人群更廣泛。ganker根據武器發揮格斗技能,可快速判斷技能進行切換,是一種近身型格斗機器人。geio則適合發動團體戰,類似于線下版的“王者榮耀”集體作戰,集中發揮戰術。facebook的數據顯示,“工匠社”的男性粉絲超過80%,年齡區間為8~35歲。同時,有35%左右的ganker購買者使用相同的賬號購買了geio。
招俊健表示,在國內,“工匠社”目前已與順電等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的經銷商有2000余家。在北美、西歐和亞太地區,產品則通過代理形式進行售賣,總出貨量相較去年翻了5倍。除了機器人,團隊也在同步銷售體感控制器、電池、遙控器和vr眼鏡等配件產品。隨后,“工匠社”計劃逐步推出多種系列產品,將機器人打造成不同種類的兵種。
機器人賽事。
去年3月,“工匠社”獲得騰訊千萬級的a輪融資后,陸續在國內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香港和澳門特區,以及東京、洛杉磯等國外大城市啟動小型機器人賽事。團隊打造了10余場社群活動及“工匠杯系列賽事”,比賽規模最大時吸引了2000多人參與。這些大型賽事通常一年舉辦8場,與第三方合作的小型賽事通常一年舉辦300場。目前,與“工匠社”合作的綜藝有愛奇藝的《機器人爭霸》和優酷的《這就是鐵甲》等。
除格斗機器人外,“工匠社”也在持續進行自主ip的開發,依靠動畫、漫畫、小說等多種形式展現機器人文化,將技術實體與文化內涵充分融合。未來,團隊將借助騰訊的平臺優勢,推出衍生的文化影視作品。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