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節能汽車補貼”政策的延續,混合動力車型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據了解,盡管新節能補貼標準仍為每輛車3000元,但由于入圍車型排放標準等門檻的提高,將促進混合動力技術的應用。業內人士預測,混合動力車型將憑借節油的優勢,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不久前剛剛推出,其中關于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并未在該政策之內,這也讓汽車廠商對節能環保汽車的補貼新政充滿了期待。在中汽協常務副秘書長董揚看來,雖然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是汽油車發展的下一個階段,但是以目前的經濟發展和汽車工業制造水平來看,混合動力車是由油到電的必經之路。
“不要把混合動力看成是電動車的過渡,應該把它看成是發動機的升級。”董揚稱,節能減排是汽車發展的大趨勢,但國內很多車企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還處在“等政策”的猶豫期,這也影響到了混合動力的發展。
今年3月20日工信部發布的《乘用車企平均燃料消耗核算辦法》,要求我國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2015年降至6.9升/100公里,2020年進一步降至5.0升/100公里。而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國產汽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為7.38升/100公里,其中合資企業為7.42升/100公里、自主品牌為7.3升/100公里。“僅僅依靠優化傳統動力總成已無法滿足2020中國油耗法規,必須加快對混合動力技術的開發和研究。”一位業內專家指出,要解決能耗問題無外乎開源和節流,這兩種途徑并不矛盾,其中混合動力就屬于開源和節流的交叉位置,適用范圍大,應用前景廣,是滿足未來嚴苛油耗法規必然的技術選擇之一。
不過,董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汽協已對國內混合動力市場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國內企業在混合動力領域還遠遠落后于外資企業。以啟停系統為例,國內只有兩三家汽車能夠進行量產,市場的應用情況并不樂觀。
目前外資車企已紛紛加大了混合動力車型在中國的投入力度,例如psa推出了空氣混合動力技術,將實現百公里2.9升的低油耗;豐田中國方面也表示,未來將增加在中國投放混合動力車型,并大力推動本土化以降低混合動力車型成本。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新一輪的節能環保汽車補貼并非不重視混合動力汽車,而是提高了準入門檻,目前只有通過混合動力等先進技術,汽車的油耗才能繼續降低,企業才能享受到補貼。“補貼數額雖然沒有調整,但會刺激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的投入,依然會對混合動力技術有促進作用。”該人士說。
對此,機械部汽車規劃研究院院長王秉剛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發展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較符合我國現實,節能環保汽車就能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而新能源汽車是立足長遠,我國汽車產業應高度重視深度混合動力技術,期待未來三年取得更大的進展。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