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對于零部件需求的改變加深,汽車設計、制造流程的不斷創新,信息化及大數據對汽車的影響擴大,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也進入了機會和挑戰并存的轉型期。
過去兩年中零部件集團都開始對了業務結構的調整。在這個趨勢之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zf)集團的ceostefansommer博士認為,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重組和兼并的可能也會隨之增加。而對于身處變革之中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來說,不僅要有技術優勢,還要保證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
a:一份報告稱,未來電動車零部件數量將減少1/3,這或使汽車零部件企業傳統業務受到沖擊,那么在你們看來,未來這場變革中的機遇在哪里?
s:這對我們不是威脅而是機遇。我認為這樣的市場發展趨勢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就比如我們,不僅僅是傳統變速器制造商,同時也提供混合動力產品及解決方案,而在混合動力方面的專長和積累的經驗,會幫助我們更順利地向電子化發展。
a:傳統的零部件企業應該如何在變革中轉型?新的汽車設計和制造的方式會不會改變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角色?
s:整個行業格局將不會產生大的結構性改變,零部件供應商及整車廠的基本定位不變。發生的更多變化,可能會集中在零部件供應方面。汽車行業電子化趨勢會給一些有能力引領電子技術的零部件供應商帶來巨大的機遇。反之,也會有一些不具備變革能力的供應商在未來失去競爭優勢。隨著市場對電子、自動駕駛技術、燃油經濟性的需求不斷提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規模越大,機會就越多;投資越大,涉及產品范圍也就越廣。
大的零部件供應商最終會因此受益,那些只精于某些領域的專精型供應商,未來則可能因為受限于產品產量而最終失去競爭力。小的供應商可能會因為注重于追趕行業的發展速度,而在投資上遇到問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領域發生資源及結構的重組的可能性在增加。未來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不光要有技術優勢,同時須兼具全球競爭力,這也將促使市場將焦點專注于大型的全球零部件供應商。
a:這種趨勢是否和汽車產業模塊化、平臺化的潮流有關?
s:參與到整車制造商模塊化和平臺化建設里,并不僅僅取決于解決方案和技術,更取決于零部件供應商的規模,同時,更取決于全球的表現。如果想成為模塊化或平臺化技術的供應商,業務發展就不能局限于一個地區,不能只關注歐洲、北美、南美和亞太這些地區中的一個。唯有將所有地區的需求都納入考慮范圍,才能成為平臺化技術的供應商,而且還要實現對這些區域的及時覆蓋。這種區域及時性和有附加值的戰略布局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因此,我的觀點是,針對整車制造商模塊化、平臺化發展,全球化覆蓋比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更為重要。
a:就現階段而言,比如汽車變速箱和底盤技術,一方面需要兼顧整車廠、市場的需求進行創新,同時需要避免占用企業內部資源,你們如何平衡內部資源和創新的關系?
s:對于創新,我們有明確的定義流程。憑借該流程,我們分析終端市場的消費趨勢、年輕人的看法以及他們對下一代汽車的期望。通過理解新的法律法規,我們能夠預測下一步的市場發展方向。我們會以此制定產品技術研發的優先順序,其中列出了影響技術的大趨勢,以及我們未來業務中可能遇到的最佳機遇。之后,我們會力求在技術上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先進的解決方案能夠確保我們的工程投入和投資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市場需求。
來源:車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