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燒掉幾百億 森林防火難題何解?無人機或是良方
2018-09-27 15:54來源://
原標題: 一年燒掉幾百億 森林防火難題何解?無人機或是良方
森林火災 一年燒掉幾百億
森林火災是世界八大自然災害之一,具有“速度快,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特點。全球每年平均發生森林火災20多萬起,燒毀的森林面積約占全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以上,如不加強建設預防和響應機制,地球上的森林可能會被林火吞噬殆盡。
一、我國森林火災形勢嚴峻18年秋防責任重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我國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3223起,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2.5萬公頃,森林火災數量比2016年增長了58.5%,受害森林面積是上一年的4倍。
自2008年起,我國森林火災發生數量連續9年呈下降趨勢,但2017年災情數量、受災面積和損失陡然上升,2018年的森林防火工作受到各級領導的額外重視,森防部門責任巨大。
盡管各部門對森林火災嚴加防范,林火仍然時有發生,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也遭受著森林火災的危害,都造成了巨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可見中國、乃至全球的森林防火形勢均十分緊張嚴峻。
2017年俄羅斯大火蔓延至我國大興安嶺
二、森林起火成因99%是人為
森林起火原因分為人為和自然因素,目前國內森林火災約99%由人為因素引起,其中由于開墾燒荒、野外吸煙、上墳燒紙、林場工人操作不當引起的火災占大多數。
森林火災受氣候、氣象、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存在“難預防,難發現”的特點,一旦起火,火勢將在林區中迅速蔓延,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三、國內防火工作現狀
在2018年9月11日公布的“國家林草局編制規定”中,明確了由森林公安局負責防火工作的要求, 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初就確定了“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八字方針,將預防林火放在保護森林的重要位置。
森林防火分為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的“春防”,和每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的“秋防”,這兩個時間段林區普遍氣候較為干燥,風大雨少,是最容易發生火災的季節,因此防火期內林區禁止一切許可外的野外用火,防火期內違反相關規定,嚴重時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
森林火災動輒需要上千人次參與救援
四、航空航天防火的應用
航空防火,即將航空飛行器應用于森林防護工作,分為載人飛機和無人駕駛飛行器兩種,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國家森林火險預警體系,全國形成以北方、南方兩個航空護林總站為核心,以各航空護林站為骨干,較為完備的森林航空消防體系,開展航空護林的省(區)已達到19個,租用飛機數量近300架次。
航空護林已在我國應用了60余年
五、通信指揮保障:“耳聾眼瞎”老病根
通信指揮系統是森林防護的另一大重點工作所在,由于森林火災“蔓延快、蔓延廣”的特點,防火和火情信息的快速通報和及時更新十分重要。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以超短波通信網為基礎,以衛星通信和機動通信為補充的通信系統,森林防火通訊覆蓋率達70%。
結合目前森林防火和通信需求,建立無人機森林防火巡查及通信體系,是最適合我國森林防火事業的發展方向。
六、無人機防火體系應用前景
(一)、無人機森林防火原理及流程
無人機,即無人駕駛飛行器,可以代替人力,從空中對森林進行監控,實時發現起火點;通過裝載不同的任務設備,如攝影攝像、紅外熱成像、多光譜等裝置,可以獲取不同維度的森林信息。
無人機自主飛行 脫離人工作業
目前國內眾多的解決方案中,華瑞通提供的無人機云平臺針對森林防火大范圍、強實時、高可用、早預判等需求,提供包括飛行采集、數據分析、險情分發、指揮聯動為一體的森林防火解決方案。
通過這套系統,無人機能夠代替地面和航空護林員,自主飛行既定線路,或在地控人員的遠程操作下,變換不同角度和路線監控森林。區別于傳統的無人機通信,森林防火方案采用中國聯通優化的專用網絡,減少了通信鏈路建設投入,避免以往技術手段“人追飛機跑,十里就失聯”的通信窘境,保障拍攝的影像和數據實時傳回指揮調度系統,再經過系統智能處理分析,自動預警可疑險情位置;如果遇突發情況,險情信息將被直接分發給林區中的工作站、巡邏車和巡防人員,迅速調動響應力量,采取緊急行動。
無人機森林防火運作體系
(二)、無人機森林防火效果評估
1、優勢
1.1無間斷監控,安全高效
天宇經緯在云南航拍火情的實時畫面
無人機在森林防護領域已應用了近10年,一直以來受制于通信鏈路的距離限制,無法做到人機真正分離;架設基站供給通信的成本過于高昂,難以實現。
通過提供的無人機云服務,基于對現有運營商通信基站的優化,為無人機提供測控網絡,做到了實時傳輸,實時控制。僅單架次就可以日常巡視數千平方公里森林,一旦有森林火災發生,指揮站可以通過無人機,實時觀察到火場情況,聯動周圍場站滅火,減少人力參與,避免遺漏,安全高效。
1.2智能安防,科學數字化預警系統
紅外成像系統顯示高溫可疑火點
無人機通過網絡測控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定位系統和主動回報系統,能夠通過分析地形,天氣,森林分布疏密程度等情報,智能化自動預警森林火災,準確定位火災范圍坐標,并通過數據成像和熱成像等技術,分析火源、火勢等現場信息,為指導消防指揮部有效滅火提供數據支持。
1.3成本低,耗時短
無人機技術不斷發展 長航時飛機逐漸增多
無人機采用新型復合材料,經久耐用,能適應多種作業條件,機體使用壽命長。用無人機進行森林防火,可以及時發現,及時撲救,所耗成本低。天宇經緯無人機平臺最大速度可達到180km/h,續航5-10小時以上,對比普通森林防火措施,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巡查更大面積的森林,更頻繁、更高效地巡視森林,更快速地到達火場。
1.4適用范圍廣,不懼條件惡劣
森林火場濃煙高熱 載人直升機很難靠近
森林巡防條件比較惡劣,現有基層護林工作存在“人員年齡大、工作環境苦”的現實,一旦發生險情,人力難以在第一時間到達。無人機可以穿過滾滾濃煙,到達起火現場,無論陰雨、濃霧、晴陰、白天、夜晚均可以得到清晰的監測成像結果。
1.5現有機場基礎設施完備
寶雞航空護林站機場
我國主要林區護林站現已建有森林機場,有相關人員編制,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可直接作為無人機起降和維護場地,節約土地資源及建設成本。
1.6清晰成像,數據收集準確
無人機對林地邊界面積測量
無人機通過搭載不同任務載荷來滿足不同監測需求:通過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相機、紅外線成像儀等,收集到準確有針對性的數據,經過系統演算和模擬,形成高清的圖像信息和準確的火險數據,建立森林資源實景模型庫,精確定位火點坐標,快速抵達救火現場。還可以進行數據模型對比分析,分析林木長勢和動物分布情況等。
1.7操作簡便,程序化處理
無人機云平臺傳輸聯動機制
智能化操作,覆蓋巡檢、護林、救災全流程。被監控區域、固定控制站、移動控制站,三點信息實時傳輸,防火救火流程程序化。日常巡檢信息系統自動記錄存儲,遇險直接分發通報,方便部署各部門緊急救災。
1.8專用低空測控網,避免野外架線
山林中現有較多基站設施
無人機飛行普遍受限于測控半徑,無法遠途飛行;數據傳輸、處理,耗時低效;實時直播、快速成圖,難以實現,制約應用價值。
利用覆蓋全國的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選擇山區林區地勢較高、通視良好的通信基站,優化為無人機專用低空測控站,減少了野外架線投入和環境破壞,受地形和天氣干擾小,信號更好,數據傳輸快速準確。緊急情況下,無人機也可以成為空中中繼站,應急通信可以得到保障。
此外,無人機在森林養護和病蟲害防治等項目上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搭載多光譜相機、傾斜攝影相機等設備,能夠獲取林木長勢信息和建立3d森林模型,便于林業部門更高效地管理森林資源。
2、無人機防火發展與挑戰
2.1續航時長
無人機代替人工作業的優越性之一在于續航時長,先進的技術和能源在不斷刷新民用無人機續航里程和時間。
2.2飛行安全
使用無人機的基礎是飛行安全,保障無人機自身飛行安全,加強無人機空中秩序系統的完善,是無人機領域不變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