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經漫談:開發商沒餓死,失業別怪人工智能,70后已是老年人 來源:wind金融終端 移動ap
原標題:財經漫談:開發商沒餓死,失業別怪人工智能,70后已是老年人
來源:wind金融終端 移動app
在缺錢潮、流拍潮、還債潮、裁員潮等相繼夾攻之后,房地產市場中分期首付再現。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深圳樓市現“分期首付”。以大鵬新區一個住宅樓盤為例,雖然備案價沒變,但折扣多了。一套93平方米中樓層的單元,目前的毛坯總價為338萬元,業主首期只需付完一成首付,為33.8萬元,其余兩成在一年內付清,付清后就可以完成網簽。
也有一些樓盤推出了部分特價房源,龍崗中心城一名樓盤銷售指出,某82平方米的特價房總價在302-310萬元之間,最開始賣330萬元左右。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卻不是簡單的重復。
今年半年報期剛過,房企整體規模增長的曲線又往上移了一位。
上半年,a股135家上市房企總營收7740億元,同比上漲24%;凈利潤合計852億元,同比增長38%,上市房企貨幣資金接近1.1萬億元,同比上升21%。也就是說,上半年,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約賺6.3億元,平均每家比去年多賺約1.73億元。
這都怎么賺的?
掉入樂視“大坑”的融創,去年賠了165億,“白衣騎士”孫宏斌戲稱,“此舉,壯士斷頭”。打包萬達文旅,融創花了630億,被媒體預測,“融創可能被肥肉噎死”。
不過財報一出,融創凈利潤翻了兩番。
這一年的恒大,鮮有耳聞。大多數人對于恒大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高杠桿、敢舉債和低利潤的時代里。
不過恒大財報披露,凈利潤530億,同比翻番。恒大一家房企的凈利潤,是前五家房企的利潤總和。
《紅樓夢》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托夢王熙鳳道: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后日,終非長策。
這句話的其核心,在于一個變字。
如今,地產公司們已經謀變了,他們有了一種新“玩法”。
9月中旬,保利地產正式升級為保利發展。9月初,“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至少有9家萬科分公司陸續完成了更名手續。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7家地產公司完成了更名或擬更名。截至目前,中國前十大房企中可能只有中海地產的名字中仍有“地產”字樣。
對房地產巨頭來講,過去的房地產市場也是一個沒得選的道路。隨著產業不斷升級,以及對整個市場的探索和嘗試,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房企有了新的選擇。
《無間道》里有一個經典場面,劉德華無奈又堅決地對梁朝偉說:
“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于是有的房企選擇向左轉,有的向右轉。但也有可能是過去步伐邁得太快,如今開著左轉向燈卻向右轉。
今年最大的臺風“山竹”過境,留下遍地狼藉。最擔心臺風的,還是開發商。監理會缺位,但是大自然不會缺位。
“山竹”過后,很多樓盤的地下車庫被淹了,很多落地窗玻璃被吹走了。但是廣東大部分樓盤沒有發生更嚴重的問題,這里畢竟是中國幾家最大開發商起家的地方。
反倒是深圳的海景豪宅集體淪陷了,身價千萬的業主無家可歸,玻璃幕墻的豪宅,輸給了福田羅湖的剛需盤。
在香港,首富李嘉誠最后一次召開股東會的九龍海逸君綽酒店有窗戶被吹毀,損毀最嚴重的是長江實業的紅磡海濱廣場,2層到18層的玻璃幾乎全部被狂風摧毀。
大自然擔任監理,樓盤質量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不過兩家外賣巨頭的表現,頗耐人尋味。
美團外賣宣布,臺風來了暫停外賣服務,而餓了么的開屏廣告則是“無所畏懼,逆風而行”,后來在輿論壓力下,餓了么也暫停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雖然在臺風天沒有賣外賣,但是他卻把外賣賣到了港交所。
9月20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正式上市。王興與他的團隊迎來八年創業生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美團最終發行定價為每股69港元,計劃在香港凈融資325.55億港元,公司公開發售超購1.5倍。截至周五收盤,該股報72.10港元/股,較69港元發行價漲4.49%。美團最新市值約3959億港元,已經超過了在美上市的京東市值389億美元(約2663億元)和港股上市的小米市值3770億港元。
提到美團,不得不提王興。他的標簽特別多,最被人熟知的是清華學霸。
對于創業,他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執著。從2003年開始,王興已經創業15年,這期間折騰了十多個項目,從多多友、游子圖,到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再到美團。很長時間里,王興被稱為“連環創業者”。
為什么說他“連環創業”?因為他屢戰屢敗,但又屢敗屢戰。美團上市,算是“九死一生”,王興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人工智能作為一項偉大的發明,不光能更好地實現人的價值,也能產生新的機會。這個星期,世界ai大會在上海開幕,除了谷歌、微軟、思愛普、arm等國外企業參會,華為、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科技巨頭也參加了。
阿里巴巴馬云老師表示,人工智能一定會替代大部分簡單重復性的人類勞動,大大縮短人類的勞動時間。他說,我們的長輩作為農民,可能一天需要工作13個小時,而我們現在一般是工作8個小時,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子孫后輩可能只需要工作3個小時了。
馬云否認了人工智能會導致大規模失業的說法。他說,機器肯定戰勝不了人類,因為人類天生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機器無法具備的。
無獨有偶,這個星期舉辦的夏季達沃斯發布的《2018未來就業報告》也顯示,機器目前承擔了全球29%的工作任務,到2025年將超過半數,雖然機器的確會取代人類完成更多工作,但不用過分擔心“機器換人”,新職位的整體數量前景樂觀,相比流失的7萬個職位,預計到2022年將新增1.33億個更適應新型勞動分工的職位。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甚至指出,ai最難取代的有13種工作,其中包括心理醫生、醫療護理人員(護士、養老護理)、小說作家、老師、刑事辯護律師、計算機工程師、科學家、管理者(真正的領導者)、人力資源、健身教練、保姆、導游、ai研究員。
中秋節臨近,一張圖在朋友圈刷了屏。
你沒看錯,70后,不是70歲,已經進入老年了。按照圖上來說,年滿40歲,按照身份證上看,應該是1978年生。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