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自2009年首批新能源車在封閉區域內示范運營算起,新能源車將陸續進入置換期,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需要在二手市場交易。然而,尷尬的是,這些二手能源車“無價也無市”,在市場上找不到下家。
《人民日報》報道說:“李先生2013年購買了純電動汽車,經過幾年的使用,電池性能衰減。于是他最近動起了更換一輛性能更好的電動汽車的念頭。他開著這輛當時花了近10萬元購買的純電動汽車,在二手市場上轉了一圈。大部分車商在得知他想要出售的是純電動汽車時,紛紛搖頭拒收。”“在位于北京市南四環的花鄉舊機動車交易市場,二手車商店面門前的停車場上,完全見不到新能源汽車的蹤影。當記者詢問商戶時,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我們不收二手純電動汽車’。”
二手電動汽車這是招誰惹誰了,這么不受人待見?其實也沒招誰也惹誰,其之“無價也無市”,原因是簡單的:這一物品本身不值錢,而其訊息費用又太高,故而不能成市也。
在經濟學上,二手車這個題材有大名。1970年,喬治·阿克爾洛夫發表《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和市場機制》。憑借此文,他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和斯彭斯、斯蒂格利茨分享。該文分析的主要例子,便是二手車市場。阿克爾洛夫的觀點是,在舊車市場,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的信息,兩者之間的信息是非對稱的。買者肯定不會相信賣者的話,即使賣家說的天花亂墜。買者唯一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以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損失。買者過低的價格也使得賣者不愿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從而低質品充斥市場,高質品被逐出市場,最后導致二手車市場萎縮。這便是所謂的“信息不對稱”理論。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看訊息費用,張五常將其稱之“以為人本”的訊息理論。
張五常一針見血地指出,阿克爾洛夫的檸檬市場分析其實是故老相傳的英國十六世紀貨幣觀中的格雷欣定律的新版本,只不過是把劣幣把良幣逐出市場變作劣舊車把良舊車逐出市場。而事實也證明了阿克爾洛夫完全錯了。因為按照他的“信息不對稱”理論,舊車市場會逐步萎縮甚至最終不存在。然而,環顧全球,二手車交易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市場活躍而廣闊。昨天看到一家市場機構發表的預測數據說,到2020年,中國的二手車市場規模將不少于2萬億!
為什么二手車市場沒有如“信息不對稱”理論推論的那樣萎縮乃至消失?雖然存在訊息費用——信息不對稱其實就是說存在訊息費用,兩者是一回事,但因為舊車的市值夠高,而提供可靠訊息有利可圖,專家會出現:舊車的代理商、經銷商在檢查車質后,稍作修理會提供擔保,而懂車的修理專材會收費提供意見。另一方面,如果舊車賣不出去,新車賣不起價,所以汽車的制造商重視耐用與容易維修保養——即是說制造商會設計減少檸檬的酸度。這是從物的角度出發看訊息費用,張五常將其稱之“以物人本”的訊息理論。如果信奉經濟學是一門科學,講究事實驗證,那么,“以物人本”的訊息理論甩出“以為人本”的訊息理論不知幾條馬路!
回到二手電動汽車“無價也無市”之現象。從“以物人本”的訊息理論看,顯而易見,時下二手電動汽車的訊息費用奇高。這奇高的訊息費用包括兩部分:一是物品本身的訊息費用高。由于各企業在新能源車的電池壽命以及安全性方面各不相同,導致在保值率的計算上有很多不確定性。甚至有經銷商直言,目前沒有技術手段進行檢測。這與有著成熟的二手車殘值評估標準傳統燃油車相較,兩者訊息費用的高下可謂立判。而是物品的交易訊息費用高。二手電動汽車剛剛開始進入置換期,市場不知價。
并非凡是訊息費用高的物品便不能成市。古玩、書畫等收藏品的訊息費用很高,但有著龐大的市場。這里的關鍵,是物品本身要夠值錢,經得起高昂訊息費用的蹂躪。二手電動汽車顯然不值錢,其不值錢的主要因素,是電池的質量。尤其是即將進入置換期的首批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落后是眾所周知的,直接影響到了電動汽車的保值率。行內的說法,使用內燃機的車輛行駛20萬公里,壽命只減少了1/5左右。電動汽車開兩年以后,續航能力就會降低至一半到2/3。二手電動汽車既不值錢,而訊息費用又奇高,“無價也無市”,固其宜矣。
二手電動汽車要成市,余以為,核心的一點,在于科技進步能夠帶來電池性能大幅提升。當電池性能提升到使得二手電動汽車和二手燃油汽車一樣足夠值錢,電動汽車的二手市場自然會出現。而在此之際,二手電動汽車物品本身的訊息費用和交易費用也會大幅下降,也即是訊息費用在市價的比重上下降了。
來源:汽車觀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