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纖陀螺儀的動態特性測試標定過程是在精密三軸轉臺上面完成,測試標定過程中,由于測試過程中存在轉臺間隙及安裝誤差問題,另外轉臺存在標定轉速范圍等技術指標限制,導致光纖陀螺動態特性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較差、測試過程繁瑣、效率低等方面的問題。
9月18日記者獲悉,9月12日19時06分34秒,漢中寧強發生里氏5.3級地震,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蒲城陀螺儀站于震后85秒成功監測到此次地震。據悉,這是該站自9月初正式運行以來首次檢測到地球地質活動數據信息。
本次監測中發揮核心作用的大型光纖陀螺儀(sagnac干涉儀),是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云恩學團隊和北京大學李正斌團隊聯合研制的精密光學測量儀器,其主要任務是精確地測量世界時ut1,為國家授時系統、空間應用、時空基準等軍民兩用領域服務;與此同時,它還為地球物理、相對論物理等學科提供了強有力的精密測量手段。
大型光纖陀螺儀環境要求苛刻,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將該陀螺儀安放在位于蒲城縣授時部長波授時臺地下洞體約30米處,該處恒溫恒濕微振動的良好條件為陀螺儀數據測量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作為一種全新的世界時ut1測量技術,大型光纖陀螺儀通過測量地球自轉瞬時角速度并結合地球自轉模型解算出世界時ut1,其優點是精度高、實時性好,同時因其全固態、無運動部件,在穩定性、壽命等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是建立我國獨立自主的世界時ut1系統的重要手段。
隨著國家授時中心對大型光纖陀螺儀的進一步完善和升級,必將成為包括世界時ut1測量、地球物理研究等基礎學科的國之利器。
來源:阿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