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海外媒體報道,日本三大汽車公司均計劃在中國市場追加產能或者有了提高產銷的意圖,而種種跡象表明,新增產能的一部分將服務于新能源汽車的投產。除了日系,德系、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今年都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新工廠、擴充產能。
?日系領跑產能擴張
據外電報道,豐田海外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是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其計劃到2030年將其在中國的汽車產量增加約兩倍,并打破中國市場銷量增長的產能瓶頸。
據知情人士透露,十年后,豐田希望在中國的汽車年生產能力達到350萬輛,同時將進口汽車銷量增加到50萬輛。豐田計劃在2020年年初之前將產能提升至每年200萬輛,并在其后保持產能穩定增長。
記者近日從湖北省發改委工業處了解到,東風汽車在武漢市的乘用車擴建項目已經獲批。項目建設期為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有知情人士稱,該項目將用于提升東風日產的在華產能。與豐田和日產情況類似的是,本田在中國市場同樣遭遇產能瓶頸。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衡曾表示,2020年其公司將挑戰100萬輛年銷目標。目前廣汽本田旗下有本田、謳歌、理念三大品牌,三家工廠的年總產能共72萬輛。
今年5月,廣汽本田宣布收購本田中國。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目的是在不建設新工廠的情況下增加產能。
此外,寶馬mini與長城合資的光束汽車項目確定后,宣布合資工廠在江蘇張家港落戶,規劃打造包括整車工廠,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中心在內的“一基地三中心”。4月28日,上汽集團正式啟動寧德基地項目建設。該基地占地2200畝,總投資50億元,將于2019年正式投產,預計產能24萬輛。而吉利也將與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簽約,建設一座產能2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工廠。
?中國車市降溫全球戰略地位提升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8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0.5萬輛和179萬輛,產量比上月下降1.2%,銷量比上月增長12.6%;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銷量分別下降4.7%和4.6%,已連續兩個月出現產銷同比下降的情況。而去年我國汽車銷量僅增長3%,是近幾年來的最低水平。在增長乏力、各行業呼吁去產能的情況下,跨國公司在華增加產能是否符合邏輯,對此,一位分析人士認為,跨國公司,尤其是日系車企在華的布局是對全球市場的戰略布局的重新考慮。在日系企業的主要戰場美國市場,商業氣氛與以往相比更為緊張。
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在社交網絡推文,批評豐田公司計劃在墨西哥生產花冠,之后,豐田方面迅速展開行動,宣布與馬自達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建立一家新工廠,以回應特朗普的點名批評。去年,豐田在美國的銷量超過240萬輛,幾乎是中國的兩倍。海外市場分析師seiji sugiura表示:“擺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將使豐田更有能力應付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如果豐田積極進軍中國,它將開始超越迄今為止在全球汽車市場似乎牢不可破的千萬輛級上限。”
相比之下,中國一直在改善市場準入環境。目前,我國將汽車進口關稅從25%削減至15%,并將開始放寬限制外資所持合資企業股比的相關規定。這些因素更是吸引了跨國公司進一步在華投資建廠。
于自主車企而言,中美貿易戰無疑讓自主車企走向發達國家市場變得艱難,守住中國這樣一個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是在國際貿易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自主車企最重要的任務。而目前自主車企的發展態勢也一片大好,有理由在鞏固現有基盤的基礎上,通過擴大產能來實現下一步擴張。
?“雙積分”政策倒逼
我國于今年4月1日起實施汽車“雙積分”政策。根據該政策的計分方式,沒有達到要求的車企要受到暫停高油耗產品申報、生產等處罰。
根據工信部牽頭編制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
汽車制造商都積極在電動汽車方面采取行動,以滿足相應要求。本輪產能擴張大潮也有一大部分意在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量。
外電報道,豐田曾宣布計劃2030年,在全球銷售超過550萬輛的電動化車型。為實現這一目標,到2025年,豐田將實現全球銷售的所有車型均有相應的電動化車型。豐田已表示計劃到2020年在中國推出10款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此,豐田需要通過擴大在華產能來實現。
上月初,天津建設信息工程網上的一則招標公告顯示,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泰達工廠12萬輛新能源車項目已由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建設,建設資金為17.62億元,建設規模為58721平方米。該項目利用現有泰達一線進行技術改造,擬改造現有5大工藝廠房及生產線,增加年產12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能力,其中phev車型11萬輛,ev車型1萬輛。
日產位于廣州花都的合資工廠將投產軒逸純電動車型。到2022年,日產計劃純電動汽車銷量占中國市場銷量的約三分之一,而新增產能將有一部分服務于新能源車型。
在產品投放上一向相對謹慎的日系車企都已瘋狂布局,國內造車新勢力更是無需多言。所有產能建設都是為了生產純電動汽車。
在經濟下行、汽車銷量增速明顯放緩的大環境下,汽車企業依舊建廠擴張,在剛過去的成都車展上頻發新車,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汽車企業對中國汽車市場充滿信心,持樂觀態度。
在9月14日召開的2018中國技術轉移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董揚堅定看好中國車市,并表示:“年產3000萬輛擋不住,4000萬輛肯定能實現。”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產能過剩”、“控制產能”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的老話題。在中國汽車產業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的轉變過程中,產能的優勝劣汰是必經階段。因此,在新一輪的產能擴張中,各車企應當建設優質產能,避免低端重復建設,浪費資源。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