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經常通過微博,與汽車圈的朋友相互交流,最近一年,三天兩頭會收到些車主有關質量的投訴。在大眾dsg、翼虎斷軸投訴比較活躍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能收到類似信息。
這些信息會讓我很壓抑,時常追問自己,我們中國配得上“汽車大國”這幾個字嗎?
2011至2013年的近三年里,中國車市銷量都維持在2000萬輛左右,比昔日的汽車消費大國美國多出四分之一,占了全球車市總銷量的三成多,稱得上不折不扣的第一銷量大國。但同期的消費投訴也是水漲船高。
先看組民間的媒體統計:2013年3月14日,搜狐汽車攜手全國主流媒體及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發布了"2012-2013中國汽車投訴報告"。指出2012年搜狐汽車投訴平臺共收到來自全國、涉及數十家汽車生產企業的有效汽車投訴案例4939宗,投訴量增長54.6%,將近是當時11%新車增長率的五倍。其中,質量問題投訴占51.03%,服務類投訴占27.74%,綜合性投訴占22.23%。
再看組官方的統計: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信息系統,共接到有效汽車投訴2933例,2012年共收到9640例,增加了3倍多,而同期的新車銷量增幅僅為一倍。
投訴不斷增加,國家質檢總局等相關部門,采取了不少相應措施,尤其是在2013年。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實施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提高了車商的違規處罰力度,如其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出現未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缺陷汽車產品、隱瞞缺陷情況、經責令召回拒不召回三種情形之一,可處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還規定了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甚至還有更嚴厲額的條文,如情節嚴重的,由許可機關吊銷有關許可;2013年10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制定并頒發了汽車“三包”政策……
不能保護消費者利益 汽車大國的高帽算什么
無事不登三寶殿,越是出臺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條例,踐踏消費利益的事情越喜歡湊熱鬧。2013上半年,大眾dsg投訴一浪高過一浪;下半年,福特翼虎斷軸投訴一浪浪。
在質檢總局多次約談等努力下,無論大眾,還是福特等,都出臺了召回措施。但效果有待商榷。如大眾dsg的不少車主表示,召回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抖動或突然失速問題依舊存在。
出現這些情況,根據新政策,理應嚴懲相關企業。但目前為止,國家相關部門沒有根據新條例,對相應企業采取任何罰款措施,更沒有吊銷某些企業有關許可的壯舉。
有政策不好好落實,無異于紙上談兵,但有些政策目前連紙上談兵都談不上,只能聽任車企去狡辯。如兒童安全座椅,車內空氣安全標準等。
安全氣囊問題發生強烈碰撞后沒打開的案例,在我國舉不勝舉。但面對消費者的質疑,車企的回答往往是“力度不夠或角度不對”。我非常想和這些車企老總打個賭。賭什么呢?就賭在不系安全帶的情況,請老總們開個120碼,面對面碰撞下,我只想看看這些老總是如何把握力度、找準角度的。如最后他們能活著爬出來,我就找個地方自裁算了。
安全氣囊、車軸等最基本的部件,本應當是最安全的,最不應出問題的,而實際恰恰相反。一個連孩子的安全都不能有效保護的國家,還稱得上汽車大國嗎?所謂的大,大在胸懷,大在博愛。如銷量和利稅上去了,但脊梁斷了,房子倒了,汽車大國頂個球用!翼虎斷得不完全是自己的軸,還有中國汽車產業的脊梁。
脊梁下,全是消費者!
來源:車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