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會華為云鄭葉來:人工智能是通用技術 關鍵在于易用方便
2018-09-17 20:48來源://
原標題:人工智能大會華為云鄭葉來:人工智能是通用技術 關鍵在于易用方便
9月17日下午,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演講稱,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在于易獲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 9月17日下午,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演講稱,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在于易獲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
他表示,人工智能是一門通用的技術,跟人類歷史上的鐵路、汽車一樣都是一系列通用技術;未來兩到三年,人工智能會替代很多勞動密集型行業。
“過去幾年中,華為在許多行業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人工智能將會改變每個行業、每個職業、每個組織、每個家庭和每個人。”鄭葉來稱。
鄭葉來介紹稱,在過去幾年,華為云在深圳市建設了交通城市大腦,讓深圳的通行效率做到穩步提升;另外還幫助幾家物流公司進行路徑的規劃,在暴力防拆解等方面都做了有利的探索。
在鄭葉來看來,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人們應該聚焦人工智能能夠解決的問題、創造價值的問題,而不應該把精力花在人工智能不能解決的問題,華為所培養的一個觀點就是:選擇正確的問題,比尋找新奇的解決方案更加重要。
他預計,機器在越來越多的應用中能夠超越人類的表現,機器學習比人更重要,人工智能所做的是改變整個生態來提升效率。
因此,在未來,企業的組織結構可能會因此發生變化。鄭葉來以華為為例子闡述了這個可能。他表示:“今天組織的人才結構是這樣的:上方是商業領袖,下方是高級管理者/專家,然后是基層管理者/業務骨干和基層員工。未來使用人工智能以后,會改變我們整個組織的人才結構,從上方的商業領袖、管理者到基層員工,中間一定有ai工程師?!?/p>
在人才培育方面,鄭葉來認為,除了外部獲取,企業應該加大內部培訓,打造內生為主的人才。以他本人為例,鄭葉來最早在華為負責無線產品的開發,之后出任華為it產品線總裁,負責華為公司服務器數據器、存儲、通訊解決方案的開發,直到2017年擔任華為云bu總裁。
鄭葉來強調,作為普惠的技術,人工智能不應該是高而貴的技術,但目前整個人工智能是很貴的,主要是應用太復雜了。
在10月份,華為即將主辦今年的全聯接大會,鄭葉來透露,今年的重點是對外公布華為面向人工智能的整個戰略和解決方案,來為業界提供一個如何構建生態、方便易用獲取,實現普惠人工智能的途徑。
以下為鄭葉來演講內容整理:
人工智能是一系列新的通用目的技術(gpt),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圖片識別等。我們講信息技術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則帶來生產成本的變化。
過去幾年中,華為在許多行業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例如在交通領域,我們在深圳市建設了城市交通智能體,我們讓深圳這個本來“應該最堵”的城市,通行效率做到穩步提升。在物流行業,我們和客戶一起在路徑規劃、識別暴力分揀、防拆解等方面都做了有力的探索。
人工智能將會改變每個行業、每個職業、每個組織、每個家庭和每個人。我們一直都說是行業+ai,而不是ai+行業。今天組織的人才結構是這樣的:上方是商業領袖,下方是高級管理者/專家,然后是基層管理者/業務骨干和基層員工。未來使用人工智能以后,會改變我們整個組織的人才結構,從上方的商業領袖、管理者到基層員工,中間一定有ai工程師。中間這些重復性的勞動一定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未來2-3年的改變會如此之快,gartner預測在2020年之前眾多行業、職業將巨變。
所有通用目的技術的應用一定會有一個過程。通常華為看待一個產業會分為4個階段:第一個是技術與應用局部探索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技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相互碰撞。我們認為今天的人工智能是在第二個階段的開始。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興奮和沖動,也有一絲焦慮和困惑,但是人工智能終將改變這些行業。
我們的觀點是什么呢?首先,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任何技術有可解決的問題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應該聚焦人工智能能夠解決的問題、創造價值的領域,而不應該把精力花在人工智能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說不能創造價值的領域。預計機器將在越來越多的任務中繼續達到并超越人類的表現。
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選擇正確的問題比尋找新奇的解決方案更加重要。對一些有模式可循的、有數據支撐的,機器學習就比人更有效。上午嘉賓講了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數據支撐,這里面就涉及很多的問題,包括數據主權是誰的,以及最終客戶的隱私怎樣來保護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人工智能是信息化進程的新高度,是會降低生產成本的。人工智能是一種科學和一組計算技術,它啟發于人但不同于人,能夠進行感知、學習,推理和采取行動。所以人工智能和此前信息化最大的變化是,信息化能提升人的效率、降低人力的成本,但很難(自動)降低生產成本。人工智能不但可以替代人,還能夠(自動)降低生產成本。我們和中國一家很著名的污水處理公司合作,通過監控整個污水池氧化的濃度,提升了整個的效率。
那么,人工智能人才應該怎樣獲???以ai思維解決人才的短缺。企業的ai人才能力結構,將不僅僅是數據科學家,而是由數據科學家、領域專家、公眾數據科學家相互配合組成。除了從外部獲取數據科學人才,我們認為還應該加強企業內部培訓,打造內生的公眾數據科學家,甚至數據科學家能力,這樣更快速、更重要、更長久。以ai的方式解決ai人才問題,就是著力于整個智能化、自動化、簡單易用的人工智能工具和平臺服務,讓所有的企業以更快捷和高效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也就是怎么讓人工智能成為一種普惠的技術,高而不貴的技術。
人工智能有三個方面,數據、算法、算力。面向人工智能這個大的潮流,華為應該踏踏實實做什么?我們認為,易獲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是ai產業發展的關鍵。
第一個是價格貴。我們現在看人工智能整個訓練的過程還是很貴的,訓練人臉識別、交通綜合治理、自動駕駛,模型的訓練成本非常高昂的。
第二個是使用難。缺乏一個統一的開發框架,無法適配從訓練到推理,從公有云到私有云、邊緣、終端的多種應用場景,開發、調優、部署的工作量巨大。
第三個是難獲取。gpu供貨周期長,限量供應。
我們希望華為在這些方面可以努力。今年10月10日到12日,華為將在上海舉辦面向全球的年度全聯接大會,發布華為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和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大會第三天,我們將分享華為人工智能在這個環境下如何構建一個生態,同時支持高校的研究,支持企業方便地獲取人工智能,打造一個真正面向ai開發者和企業應用的ai開發平臺和工具,實現普惠ai,讓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