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不少地方為排除這個難題,鼓勵小作坊積極提檔升級,并取得一定成效,也讓小作坊煥發出“生機”。
舟山:首張《油菜籽榨油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出爐
近日,浙江舟山市專業合作社領到了由市市場監管局定海分局頒發的《油菜籽榨油食品小作坊登記證》,成為全市首家獲得該證書的企業。
我們知道,一提到食品加工小作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面積小、環境差、生產設備簡陋以及存在著一定的安全、衛生隱患。筆者了解到,該合作社菜籽油加工坊引進了油脂加工設備,如炒籽機、壓榨機,由炒籽機翻炒油菜籽,再經過炒熟的油菜籽被自動傳輸到壓榨機內,最后色澤金黃的菜籽油就從機器的另一端流出,從炒菜籽到出油大概40分鐘就夠了。
據相關人員介紹,油脂加工設備不僅大大提高了出油率,自動化操作也減少了污染,榨出來的菜籽油更加安全、衛生。同時,購入正規、先進的生產設備,并按照植物油國家標準及工藝流程進行生產,確保菜籽油的質量安全。
北京:讓小作坊也能享用智能化
據了解,北京市平谷區的養殖戶將原來的矮小雞舍改造成了新式雞舍,雞舍內也裝上了風機、水簾、料車等設備,走上了規模化養殖之路。
其中,對消毒系統進行了大幅升級,由肩背噴霧這種人工消毒模式改造成了播種式消毒,隨著喂料環節的進行就能完成全舍的消毒。先進設備的安裝帶來了諸多好處,降低了人力,減少電能,提升產蛋率,同時還保證了雞蛋的安全、衛生。
梁子湖區:推進白酒小作坊提檔升級
據了解,梁子湖區了解白酒小作坊提檔升級工作進展情況,并提出“提檔升級真達標,創新品牌爭效益”的真切希望。該地鼓勵企業創新加工工藝,引進先進釀酒設備,并將傳統手工與現代工藝操作相結合,既要釀出好酒,又要體現酒文化。
與此同時,努力擺脫人們對小作坊“臟亂差”印象,通過升級改造,使得白酒實現標準化生產,讓“小作坊”再現“大作為”,成就“大精品”。
高州:讓小作坊食品帶上“身份證”
據悉,高州對食用油加工作坊實行了“食品安全溯源二維碼”系統管理,力爭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花生油小作坊的安裝使用和二維碼溯源工作,推動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
據介紹,該系統采用最新的視頻監控云聚合安裝及對接技術,對小作坊花生油行的生產流程進行視頻監控,不僅有助于減少損壞花生的使用率,從而降低了對人體有毒害的生成,同時還減少了滲假造假的可能性,從而提升了原產花生油質量,讓小作坊生產的食品帶上了“身份證”,使老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小編結語:目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仍是食品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設備簡陋、生產環境衛生條件差、質量衛生控制能力薄弱等一直是小作坊整治的重點。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小作坊不斷提升硬件基礎,由原來的家庭式小作坊逐步走向智能化。筆者相信,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不斷升級改造,定能讓其重獲“新生”。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