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國內外宏觀形勢擠壓下,輪胎廠商經歷了行業最糾結的一年:產能極速膨脹化下,輪胎價格在上游原材料的領跌下一降再降,無論是輪胎企業還是經銷商家均出現了較往年利潤的大幅下跌,終端需求也因相關行業的不景氣而愈加疲軟,行業形勢可謂嚴峻。行業的低谷,讓原本中低端產能過剩的企業猶如雪上加霜。為維持生存,企業間的強強聯合或相互轉嫁不失為解決當下危機,緩解當前資金周轉乏力的現狀的有效途徑。
繼2012年下半年賽輪股份分別以不超過2億元與1.2億元收購山東金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49%的股權與沈陽和平子午線輪胎制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之后,2013年國內部分企業頻傳合作佳音。
雙錢股份2013年1月份稱將通過股權合作項目的增資和收購方式獲得并持有新疆昆侖輪胎有限公司51%的股權,當年5月份再次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朝陽龍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大連尊遠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簽署股權合作意向書,并將通過股權合作項目的收購方式獲得并持有朝陽浪馬輪胎有限責任公司51%的股權;以半鋼胎生產為主的東營中一橡膠計劃兼并德州生產全鋼胎為主的樂陵威格爾橡膠,另外永盛輪胎與橫濱輪胎、萬達寶通與普利司通輪胎、奧戈瑞與固特異輪胎等均企業有合作生產的計劃。
低迷的行業形勢下,企業間的相互聯姻有多方面的因素,卓創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輪胎業降價抄底,利潤空間被進一步的壓縮;二是政策性收緊,尤其2013年以來,各地出臺相應的產能調整控制的政策,對部分地區實行不再批地擴建的策略,部分企業貸款申請資金難度較大;三是在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的當下,輪胎企業通過單純的降價機制競爭不適合企業的長久發展,將發展重心放在質量過硬上才是根本出路;四是行業低迷期,是企業收購的最佳時期,收購成本相對較低;五是外資品牌企業對國內的市場實施進一步的搶占計劃,對國內的行業發展造成極大的壓力。
輪胎行業的轉型期或已到來,兼并整合已是大勢所趨,卓創認為企業兼并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裨益;一是“攘外必先安內”,面對外資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充,通過聯姻可使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有效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二是有利于企業間資源的整合共享,實現優勢互補,在原料進購、技術提升、資金利用、人才配備等方面充分發揮價值,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資金鏈的快速周轉;三是有利于一改國內市場雜亂無序的現狀,進一步的規范市場秩序,消除不規律、無序化的競爭。
中國的輪胎行業兼并整合不同于其他國家,有其自身的特點,這就需要國家在兼并風暴開始時,就根據國內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特色制定相應的指導政策,為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基礎。
來源:卓創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