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紹興9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玉環)推進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是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要環節。在紹興新昌縣,這項工作已經走在全省前列。
9月12日,全省推進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暨傳統產業數字化車間推廣專題現場會在新昌召開,通過實地參觀五洲集團智能化改造車間、達利絲綢“數字車間”、萬豐“智慧工廠”,現場交流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在傳統產業中樹立一批“數字化車間”改造示范生產線和標桿企業,為各地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實施案例。
專題現場會現場
智能化技術改造讓企業效益大幅提升
智能化技術改造能夠給傳統產業帶來什么?在新昌縣,不少先行先試的企業已經找到了答案。
五洲集團旗下的浙江森春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森春機械)正是其中之一。從2015年開始,這家在軸承生產細分領域已經達到行業領先的企業,繼續勇于探索創新,陸續對兩條車削生產線、圓錐車間進行智能化改造,實施車間生產線搬遷整合和雙線布局,升級智能生產系統,實現了生產數字化和智能化。
如今,森春機械的生產車間,多了一個智能控制中心。在這里,通過幾臺電腦、一塊大屏幕,就能對整個車間里的機床產出效率、每個員工的產能、單位能耗指數等一系列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系統還會自動采集大量生產數據,生成直觀的統計圖表。
“這些數據和圖表,可以指導公司制定更科學生產計劃,幫助改進生產工藝,減少車間用工人數,提升生產效率等。”森春機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統計,森春機械在持續不斷的智能化改造中,截至2018年7月,實現開機利用率提升14%,操作人數下降37%,月總廠量上升38%,月人均廠值提高46%,送檢合格率提高0.38%,節能降耗10%。
森春機械的實踐,正是新昌縣推進軸承、紡織等行業智能化改造的一個縮影。新昌縣副縣長裘武宏表示,該縣近年來統籌各方合力,形成了政府、制造企業、工程服務公司、智庫及金融機構等多主體緊密合作推進智能化改造的局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一批像王豐奧特、森春機械、達利絲綢等示范標桿企業,都從中得到了實在的利益。
浙江森春機械有限公司智能智能化改造車間的看板
大規模推廣智能化技術改造條件成熟
從自動化走向數字化、智能化,大規模的“機器換人”是基礎。我省從2012年底開始推進“機器換人”工作,到目前已經五年多。
據省經信委數據統計,目前我省制造業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2013-2017年,全省規上工業人均勞動生產率累計提高51.2%。
“在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推動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可以進一步提高傳統產業勞動生產率,促進產品改造升級,增強企業盈利能力,鞏固我省傳統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浙江推進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已經有了明確目標。到2022年,浙江要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和18個縣市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覆蓋面達70%以上,20億元以上企業智能化水平全國同行領先占70%,智能化改造診斷服務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和塊狀經濟中小企業的全覆蓋。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