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制造業呈現以10%以上的強勁速度增長。增長主要來源于電子、生物醫藥和交通工程類產業,其中電子產品中又以半導體產量最多。
半導體行業受全球需求和產業周期推動。從長遠來看,新加坡不必過于擔憂行業的增長前景,因為需求必將乘著新技術的浪潮滲入到物聯網 (iot) 設備和區塊鏈等更廣泛的應用中。
挑戰在于如何管理半導體生命周期的過渡階段。新技術衍生了對新硬件的要求,但同時,也需確保目前硬件供應充足,以滿足未來的需求。
通過互聯網實現設備互聯的概念正在推動更多的廠商思考他們的汽車、家用電器、移動設備和可穿戴設備將如何最終實現互聯。
快速搜索 iot 市場的互聯統計數據即可得到數十億的搜索結果。據 it 專業人士介紹,目前約有36億臺設備連接入網,執行著日常任務。這意味著互聯設備的總數遠超這個數量。
隨著 iot開始應用于除消費品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能源優化、汽車智能和健康管理,未來幾年半導體行業勢將從中獲益。這也將對微控制器、傳感器和電源管理等半導體器件產品的需求將大大增加。
盡管市場有需求,但由于半導體器件制造商不會持續新增產能,因此預計行業總體供應將保持緊張。除了供應緊缺外,持續增長的需求不僅來自傳統廠商,也來自iot 周邊設備中的創業型廠商。由于應用先進技術半導體器件的開發時間縮短了,以及眾籌等資金來源的增加,新廠商的入行門檻逐步降低。
這些大趨勢使得設備制造商與相關服務提供商開展合作以保障半導體器件的持續穩定供應。
當今區塊鏈硬件及其未來趨勢
近幾個月來區塊鏈的熱度不斷攀升,盡管市場上斷斷續續地出現區塊鏈的應用案例,但尚未出現全方位的區塊鏈生產方式。這可能需要一些時日,因為區塊鏈是一項資源密集型的技術。
區塊鏈的前提基本上是分布式數據庫——具體而言,即“分布式分類賬”——由計算機在對等網絡中進行管理,避免了出現單一故障點。雖然如此,分布式分類賬需要付出代價,而且隨著網絡的發展,可預見的擴展性問題也隨之而來。
區塊鏈還處于新生階段,雖然支持者正在加速這一進程,但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和規劃中的應用之間仍有明顯的差異。這些轉化應用將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大量存儲空間和網絡容量。
而這些都是以芯片技術為動力的半導體所掌控的。區塊鏈技術專家利用軟件成功地修補漏洞,未來任何區塊鏈的成功都將取決于半導體動力。
隨著行業針對區塊鏈技術而優化演進半導體的性能,持續的半導體供應逐漸成為挑戰。在經優化的半導體推出之前,會出現停產的情況。有了持續供應這個前提,即可保證半導體器件能夠穩定持續供應,支持短期需求和最終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應用。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半導體行業將經歷周期性起伏,但周期可能會越來越短,變化將趨于平穩。
因為新技術可能需要長達5到1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量產,在整個半導體行業,很多元器件的預期壽命可能不超過3到5年,半導體器件停產總是不可避免。
設備制造商通常需要6到12個月才能對發布的元器件停產通知做出反應。他們試圖大量購進庫存以保證生產線的穩定,即稱為“最后一次購買過程(last-time-buy)”,這也是臨時對策中不得已的選擇。
雖然制造業繼續依賴電子元器件來維持增長,但當務之急,是要制定一個持續的半導體生命周期戰略,以確保在停產缺料器件完美過渡。
來源:allan lim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