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規劃范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臺。
發改委上述表態,被視為京津冀區域規劃3.0版即將落地。但國家級戰略規劃如何編制?京津冀區域規劃為何耗時十年未出臺?跨區域規劃怎樣平衡相關各方的利益關系?上述問題依舊值得探討。
部委“組團”調研跨區域規劃
2004年11月中旬,發改委在京組織座談會,宣布長三角規劃編制正式啟動,隨后成立了長三角規劃領導小組,發改委領導和各有關省市領導都是領導小組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綜合組、專家組和地方組,動員了中科院、社科院、江浙滬的重點高校、地區規劃研究院等眾多知名研究規劃機構,多達400多人。
京津冀規劃雖然“待字閨中”,但也經歷了上述過程。
2004年11月中旬,發改委召開了京津冀規劃座談會,宣布京津冀規劃編制正式啟動。
據不完全統計,次年,發改委至少組織了三場大型座談會。2008年還組織了京津冀公路通道發展調研會議、第一次京津冀發改委區域工作聯席會。
河北不愿只做“米袋子”、“菜籃子”
記者盤點京津冀三地的十二五規劃,產業布局也有同質競爭趨向。
北京和天津的重點產業,“重合項”達7個,雙方都著重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航空、節能環保等產業。河北也提出,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經濟快速增長。
此外,過去十年,天津以濱海新區為主體,海洋經濟已現規模。河北也在2011年年末,加入了“海洋時代”的競爭,《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也獲國務院批復。
京津冀規劃將如何平衡上述利益關系,也一直為外界期待。
河北多地密集籌建承接京津產業園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了解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河北各地對接京津產業轉移熱情高漲。
根據河北省日前擬定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河北省將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
保定市發改委主任張麗娟此前透露,為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保定市在對原有產業園區進行整合提升的基礎上,新謀劃17個產業園區,使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園區達到34個。
據悉,整合和謀劃之后的34個產業園區,規劃的總面積為1149平方公里,根據各園區的稟賦條件,可劃分為科技產業轉移平臺、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前沿地區、臨空產業區、傳統產業升級和新產業培育地區等幾大類,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以及承接京津地區的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健康養老等產業轉移。
秦皇島市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工作也于日前正式啟動。秦皇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商黎光介紹說,將打造首都行政醫療文化教育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區,建設首都教育醫療體育資源轉移基地,打造京秦高新技術產業合作發展示范區等。
河北加快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
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廊坊、張家口、衡水等市圍繞服務京津、承接京津、融入京津,著力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其中,京張城際鐵路預計上半年將開工建設。京張城際鐵路建成后,乘火車從張家口到北京的時間將由目前的四五個小時縮短至40多分鐘。屆時,張家口將進入北京1小時交通圈。
曹妃甸要做北京出海口 打造京津冀發展重要支點
資料顯示,曹妃甸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港口,交通區位優越、資源稟賦良好、產業基礎支撐雄厚。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曹妃甸基礎設施、產業框架基本形成,是河北省全力打造的重要增長極。
“我們正努力把曹妃甸打造成北京的出海口、城市功能疏解的新空間、要素轉移的新基地以及央企項目布局的首選地”,4月10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區舉辦的“曹妃甸: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點”媒體說明會上,曹妃甸區副區長、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貴寶表示。
他介紹說,在政策層面,曹妃甸正在與京津探討劃出一些區域作為京津項目“飛地”,共建園區,以謀求合作共贏新機制。
來源:長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