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難保
始終沒得到監管部門回應
我國私家車保有量10年漲了13倍,早已突破8500萬輛,涉及的車主和家庭成員數以億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財險工作部主任郭紅表示,發布“零整比”系數,能夠在現有條件下更大程度地提升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
然而,提高知情權相對容易,提升選擇權就沒那么容易了。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說,汽車零配件暴利是我國汽車業普遍現象,但反壟斷監管長期缺失。“媒體曝光4s店宰客、零配件價格畸高,已不是一年兩年,但始終沒有得到監管部門的回應。”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魏士廩認為,現行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某些規定實際造成了壟斷。有專家坦言,如果該辦法不修改,消費者將繼續無奈接受“被動挨宰”的命運。但該辦法的修改也很復雜,最復雜的問題就是制定該辦法的三大部門,正是我國反壟斷監管部門。
車主維修賬本中
藏了哪些小秘密
“我一個朋友的車供電系統出了毛病,一到4s店就被要求更換蓄電池,結果后來一琢磨,可能是電池沒電了,但4s店連檢測都沒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說出的一個細節,相信不少車主都有經歷。一些消費者掐指一算,發現一輛車十幾大類常用備件加到一起的價格超出想象,而一些進口配件價格竟然是國產配件的幾倍。
陳先生幾年前在北京購買了一臺轎車,在一次車險覆蓋范圍以外的事故后,本想到4s店維修的陳先生,卻被價格高昂的原廠備件和不透明的工時費嚇住了?!凹由瞎r費需要近2萬元,這還是很多沒用到更好的進口備件。這車本身才10萬元出頭。”
記者在一家4s店內看到,經銷商將11大類的備件全部公示,陳先生提到的那款轎車僅40多項常用備件加到一起的總費用近2萬元。而火花塞、制動器摩擦片等備件的國產、進口產品之間的差價高達幾倍。記者在多家4s店發現,盡管品牌不一樣,但各家4s店都會盡力向消費者推薦進口配件。
在4s店內,廠家都大肆宣傳原廠備件的優點和假冒配件的危害,但是記者發現,僅僅是單價幾十元一個的空氣濾芯,4s店內標示的原裝產品價格,就比在正規電商網站的不同品牌產品要高出一倍。
賈新光則認為,很多4s店能修理卻換件,能換零件卻換總成,把消費者帶入一個很大的誤區。在全國統一配件價目表當中,記者看到上述那款轎車的散熱器罩總成是166元、大燈總成是1044元。
此外,完全沒有透明可言的工時費也讓不少消費者大呼看不懂。陳先生告訴記者,在自己走出4s店后,通過找其他正規修理廠,工時費比4s店低50%~60%。而不少品牌的汽車一次簡單的保養,工時費動輒百元,哪怕僅是更換機油等簡單操作。
來源:財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